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e212848b363598f5658b8e771ab203ee.jpg
这是冷眼君的第116篇电视评论
上周末因为一直在忙第一期的冷眼公开课,所以冷眼君落下了好多节目没看,尤其是有几档新节目,错过一次,感觉都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了。所以从今天起,冷眼君将会慢慢补起来,大家别着急。而今天就从江苏卫视上周五开播的《唱游天下》开始。
讲真,冷眼君上个月还参加了《唱游天下》在北京举办的发布会,明星都悉数到场,从现场播放的总宣传片来看,气势恢宏、节奏明快,给大家的印象应该说非常之好,都迫切的希望早早看到播出。
据当时的发布会介绍,这是一档音乐游学真人秀,6位歌手胡彦斌、华晨宇、阿兰、方大同、周笔畅和张碧晨会分别去到首尔、洛杉矶、北京、纽约、波士顿和伦敦六个城市,与当地知名的音乐人进行交流,进行全新音乐上的理念碰撞,最终通过在当地的表演,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音乐人的魅力以及传递出音乐无国界的理念。而所选的6位固定游学成员,可谓唱作俱佳,都属实力派,所以,节目可能呈现出来的感觉应该还是不错的。
但是,看了第一期发现,原来这又是一档噱头大于内容、预告片好于正片的节目。查了下收视率,CSM50的收视只有0.3,在这个《跑男》和《全员》打得不可开交的周五,江苏卫视的这档小清新真人秀只取得同时段17的排名,掉队严重。
那这档节目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为什么在抓了一把还算不错的牌,大故事的设定也还说得通的情况下,最终播出的效果会如此糟糕呢?
到底是要唱还是要游?
这可能是《唱游天下》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所谓的音乐游学真人秀,唱和游到底应该怎么去诠释、比例怎么分配、重点是哪个,而这些问题节目组似乎都没有交代清楚。
要说明这个问题,冷眼君决定拿两个节目作为参照。第一就是去年贵州卫视播出的《让世界听见》,而江苏卫视的《唱游天下》在最初给人的印象就是《让世界听见》的世界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4005e9249cc44bdf647a7fb66883fcb5.jpg
贵州卫视的这档《让世界听见》是一档明星音乐真人秀,两集为一个单元,上集为让几位明星歌手去到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侗族、藏区和蒙古族,通过跟少数民族的人深度接触,了解该民族的音乐特性和唱法等,然后创作出一首具有该民族元素和气质的歌曲。上集是完全的户外真人秀,而下集就是纯演播室的演唱环节。
虽说户外的音乐采风是完整一集的量,但是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第二集的音乐部分服务的,所以,《让世界听见》节目是明显偏向音乐性的。
但是《唱游天下》的音乐性就不那么明显,都是蜻蜓点水。一开始的街头卖唱表演就占去了整期三分之一的时长,23分钟左右,最后的正式表演环节也只有不到15分钟的时长,其它的内容就是分组、选歌、排练等。一期看下来,真正的音乐性内容明显不够,中间过程性的环节也都给人匆匆带过的感觉。
我们再看搜狐视频出的一档《唱游天下》,对,也叫这个名字,但是人家两年前就开始做了,到今年已经做到了第四季。还真是没搞懂,江苏卫视为什么要将《音乐游侠》改成人家这个已经做了四季的节目名字?
http://ww4/large/005KPEWajw1ey377awquyj30r806y405.jpg
说回搜狐的这档音乐游学真人秀,这是一档更加偏向“游”的音乐节目。每一季都会邀请几位明星,以音乐为主题,去到各个国家,通过“游”进行音乐上的交流,而在整个的过程中,各国的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全都会融进节目,比重相当大,而音乐性反而成为了贯穿节目的佐料。
所以,节目的诉求要明确,唱和游都要有明显的偏重,不能混为一谈,这样就导致都没有表达清楚。《让世界听见》专注于音乐性,搜狐的《唱游天下》更专注人文、更自由随性。而从江苏卫视的第一期《唱游天下》来看,“游”的部分几乎没有体现,转场都非常硬,“唱”的部分虽然累积起来的占比并不算少,但是还是略显散漫,而且最终的表演环节,在音乐性上其实并没有太多韩国元素的体现,如果单看这一部分,谁又会知道他们去了首尔呢?
音乐游学的故事该怎么讲?
游学其实就是一个相对慢节奏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学也不是单纯的玩,是在体验当中学习,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人生。而加上音乐这个背景之后,音乐游学其实也应该是围绕音乐不断展开,去到不同的国度,了解各地的音乐文化,相当于一次世界范围内的音乐采风。不过,如果将此做成一档节目,即便是音乐游学,也需要有真人秀的基本逻辑和规则贯穿。
在第一站首尔,5位歌手集结于此,一场音乐游学即将开始。至于接下来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感受到怎样的韩国音乐文化,想必这都是观众最想看到的内容。
节目一开始,5个人分别从机场出发,寻找到自己街头演唱的地点,不给任何的帮助,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规定地点。然后通过现场演唱,争取有更多的路人为自己贴上鼓励的标签,最终会根据标签数判断各自的名次。
应该说,这个任务的设计还是挺有意思的,初来乍到,就开始直面首尔的民众,而且还是大家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街头卖唱。在这个任务之下,5位歌手的性格被很快展现,阿兰的害羞局促、周笔畅的坦然、华晨宇的呆萌都十分明显。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3ec328673ca7e4bce810ef2e1f464c5b.jpg
但是,这一部分实在太长了,拖拖拉拉的剪了23分钟左右,从作用来说,其实起到的是一个“破冰”的作用,效果达到就好了,篇幅太长的话,就会让人觉得节奏太慢,尤其还是第一个任务,观众坚持不住,很快就会转台。
另外,作为本站的第一个任务,结束之后并没有对此做太多感受上的延续,比如对首尔的印象、哪些元素印象最深、街头表演和舞台上的表演最大的区别、今天的任务会对你未来的创作有什么影响等。因为第一个任务中,让5位歌手们亲身感受的那些,都是成就韩国流行音乐最基本的土壤组成,做了任务,却不继续追任务之后的结果,这样的任务意义在哪儿呢?
既然来到了首尔,那就应该跟更多的韩国音乐人有交流,但是第一期中的少女时代和Superjunior的酱油打得还真是不折不扣。
另外,为了体现当地的文化以及任务感,生硬的加了一个制作泡菜汤的任务,一个割裂感极强的任务,前后都没有关联,完全是莫名其妙的一种展现。
那这档节目到底应该怎么做?
冷眼君个人的感觉就是重新定义唱和游,加大任务线索,将每一站的游学过程,通过具有逻辑性的任务进行贯穿,同时,每一个任务都跟当地的音乐产生必要的关系,然后在每一站结束前,完成一场大型的特色演唱会。最终,“游”的部分通过具有逻辑联系的任务贯穿,“唱”的部分通过任务一步步接触当地的音乐文化,这样的安排应该会让“唱游天下”更加名副其实。而不是像现在的“游”没有线索,任务不明确,“唱”没有充分的与当地文化进行结合,比重也偏少。
节目才刚开播,还有调整的空间,但是节目组一定要想清楚唱和游的关系,没弄清楚这层关系,节目就只会浮于表面,不好看也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