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冷眼看电视
冷眼看电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52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眼独家丨校园类真人秀中的“情怀”该如何传递?

(2015-08-19 22:03:41)
标签:

杂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e8b4b7c29e06d2b79903cc1449f5a4b6.jpg

文/冷眼节目研究组

资深评论人宋子文说过,证明一个行业是否处于最好时代的方式,就是看该行业是否百花齐放。这句话用来描述2015年的综艺市场再合适不过。包括户外、竞技、军旅、音乐、亲子、情感、校园等题材的节目,类型多样性几乎超过前几年全年的总和。整个市场像“打了鸡血”一般,暗流涌动。


内地综艺的“同质化”、“类型化”、“模式化”一直饱受诟病,虽说2015年题材撞车的尴尬依然存在,但在类型创新上各卫视仍在努力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类综艺节目也是力求均增新元素,向多元化领域试水拓展。


从湖南卫视的《一年级》到东方卫视的《我去上学啦》,再到东南卫视的《为母校而战》,各类以校园为“主场”的明星校园类真人秀虽然都没有大动作大反响,但是以“校园”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却从未缺席。


明星集体“返校”


“母校”、“校园”这是永远有着动人故事、情感诉求的地方。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匆匆的校园时光,大哭、大笑、校园里的情感永远是最纯粹的。如今的综艺大环境,各类明星扎堆、大成本、大制作的真人秀节目似乎更容易博取观众的眼球,但是“校园”类题材的综艺节目却在每一季都会悄然的成为一道不一样的差异化现象,都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感作用和影响。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3a3eced18500286c50c336ecdf2dc573.jpg

东南卫视大型明星校园真人秀节目《为母校而战》已于7月2日进行了首播,节目将每期邀请两位毕业于不同学校的明星,回到各自的母校,并让明星和学弟学妹们一起为各自母校的荣誉互相PK。在节目中大家将会看到明星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真实感悟,看到明星从来不曾公开过的青春校园故事,还有明星和老同学意外重逢的欣喜和泪水,更有明星们为实现母校公益梦想而彼此斗智斗勇斗节操的趣味竞技游戏


《为母校而战》将节目聚焦在校园,而东方卫视在第三季度推出的《我去上学啦》同样将节目聚焦在校园。另外2014年曾一度引起火热讨论和反响的湖南卫视大型自制节目《一年级》亦是“校园类”综艺节目的典型代表。


同样是明星“重返校园”的几档节目,节目的拍摄主场都是校园,《为母校而战》以明星“个人”为主体,将镜头聚焦在重返校园的明星个人身上,记录明星重返校园的一些情感以及他们与母校的故事表达。《我去上学啦》则是以“一群”明星为主体,记录明星化身为学生的身份重返校园进行角色体验的故事。而《一年级》则是明星直接化身为老师的身份直接参与到校园中生活,以老师的身份融入到校园的生活。


这几档节目的大环境都是校园,都是以校园作为综艺的大环境背景,都是以明星返校为看点。但是几档节目的切入点和受众点却都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拿这几档节目进行比较的原因。《为母校而战》节目受众以那些早已离开母校多年的一批80后为主,选取的明星代表也是同为80后的一批明星,勾起那一代人在校园情怀上的共鸣,而《我去上学啦》受众则以已经毕业离开校园的一批人和目前仍在校园里的学生为主,明星嘉宾直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节目中去,切身的体验校园生活。而《一年级》与这两档节目比较起来可能差异化最明显,《一年级》节目,主要的受众以80后的一批父母为主。


所以,《一年级》更像是一次对80后年轻父母的情感进行再教育的过程,《我去上学啦》则是重新找寻青春,是一次集体性的回忆旅程,而《为母校而战》则更像一场荣归故里的游行。


校园“情怀”线上的一致


从去年湖南卫视播出的《一年级》到今年同样在第三季度周四档播出的东方卫视《我去上学啦》,甚至是安徽卫视在第四季度即将推出的一档欲与《一年级》正面抗衡的《大学我来了》,可以说这几档节目无论从制作水准、节目立意、亦或是节目受众上来说都不同的,但是这几档节目却都有一个相同的情怀脉络,那就是“校园情怀”。所以说这几档节目在大方向所产生的情感伴随,节目情怀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84defa417937da592e36a0ac47136dd6.jpg

从几档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看点多多的学童鲜师养成记的《一年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无论从节目制作的专业度抑或是节目的自制水准来看都是成功的,节目以一年级新生为主线,明星老师为辅线进行情感表达,节目特色和叙事性手法新颖,情感把控得当。而《为母校而战》则是以明星的个人视角和情感追溯进行表达,节目在叙事上情感带入感不强,虽然校园情怀是所有人的共鸣,但是个人的情感表达毕竟是小众的。而《我去上学啦》在节目情感的把控上其实是潜移默化的,节目看似是明星角色体验,但是在很多环节上其实代入感特别强,有太多的场景容易勾起大家的集体记忆。


一档节目的成功,内容固然最重要,然而形态、手法运用的恰当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年级》为什么会引起火热的反响成为这一类型的现象级节目,首先,《一年级》会讲故事,其次,《一年级》会运用节目制作的手法传递情感。


另外,除去制作水准和平台优势来说,《为母校而战》为什么相较于其他两档节目来说反响平平,因为这档真人秀节目特质其实是小众的,是一种个人记忆,而非集体性记忆,所以很难引发大批的观众进行讨论。不到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导演在机位上的混乱安排,镜头上的粗糙补抓,甚至是节目内容剪辑上的不连贯衔接,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都是跳跃的,在叙事不完整的镜头语言里观众如何看懂一个节目的情感传达?


节目应注重细节的挖掘与共鸣的把控


一直以来,真人秀节目一直是荧屏综艺的一道主菜。除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外,其他类型的展示、体验类节目,也已透支观众太多的现象感和好奇心,而过分的户外竞技也面临着因为过度挖掘而青黄不接的现实。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7c5f7325d6f76fe19b7d7a6c2217ce9d.jpg

但是,细细咀嚼任何一档引起反响的节目,《一年级》也好,《我去上学啦》也罢,任何一档具有话题性的节目都是能给观众带来共鸣与泪水、掌声与欢笑的,而主打校园情怀的真人秀节目,不管是角色体验类,还是重返校园类,在受众共鸣上的良好把控都将是一档节目最真实的力量表达。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真人秀节目往往采取撕X、矛盾剪辑、制造话题手段等最大限度地引起关注,但是明星校园类真人秀却应该把节目重心放在对观众诉求心理的另一面——情感共鸣的挖掘上。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无知的幼年时代,懵懂的少年时代,校园永远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和诉不尽的情感,因此,如何准确的把控校园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向将则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校园类节目在情怀上的表达固然重要,但是也不应过分的将情感化的东西放大,情怀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观众在被电视节目情节所吸引的同时,所有的情感化表达都应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好的节目把控应该是,既能有效挖掘观众内心潜藏的热情,又能让节目内容合理化的表达,从而制造出新的荧屏热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