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2018-06-01 17:35:34)| 分类: 教学心得 |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把这个头开好,怎样才能形成活而有序、活而有效的“生本课堂”新秩序呢?显然,没有纪律的保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高效课堂就无所谓高效。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生本课堂”的关键所在。
1、倾听习惯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听课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听教师的,还要听同学的。听同学发言时眼睛注视着发言的人,做到神情专一。要用“心”、用“脑”去听,要进入角色去听,要求学生在听时做到三点: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边听边记边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2、表达习惯
训练学生大声发言,要求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低年级能说完整的话。经常让学生说想法,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两人互相说,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定义、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要给学困生发言权,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大家给予纠正,然后鼓励再进行复述。
3、阅读习惯
引领学生读教学目标、读教材、读前置性作业、读练习题等等。读是学习的开始,边读边思即“独学”,是对学、群学的基础。学生学会“读”也是“生本”的基础。(1)自己初读题目寻找“关键句子”(2)全班齐读,注意把“关键句子”尽量重读。(3)请学生单独读出“关键句子”并说说出理由(4)请大家把 “关键句子”圈出来,并重读一遍,再次感受。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能坚持,克服急躁心理。要允许学生反复,多激励,忌批评。
4、书写习惯
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勤思、勤问的积极状态,而且避免让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展示课,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例如男女生挑战、同桌挑战、自选挑战对象、和老师挑战,并对挑战获胜的学生当堂进行点评。这样不但利用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并让这种活泼好动成为刺激学习的积极因素。
二、精心布置前置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完成效果。
可采用让学生完成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知识小研究
|
研究内容 |
我的发现 |
我的例子 |
提醒或注意 |
我来挑战 |
|
知识点1 |
|
|
|
|
|
知识点2 |
|
|
|
|
|
我还知道 |
|
|
|
|
可采取知识树的形式:可以把零乱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把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象化。
三、同学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1、同桌过关,检查预习效果。通过同桌互读互教进行前置性作业的检查学习,只要同桌都能过关就要接受大家的考查,一旦发现某位同学闯关失败,证明同桌没有认真检查,我会提出要求:同桌要互相负责。而闯关成功的会得到智慧星的奖励。这样做提高了学生互帮互助互查的积极性,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小组合作,分享收获。开学初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成立课堂上的学习小组,主要是六人为一小组,选派乐于表达责任心强的同学为小组长,当然在操作过程中我在不断调整组合,调换小组长,至今仍处于建设阶段。关于小组合作在教学上运用的方面有:
课前进行前置性作业和资料收集的检查工作,由小组长负责到底,出现不符合要求的要监督帮助其完成,有不查资料的同学提前进行资料的共享,保证小组所有成员认真完成前置性作业。这一点在本学期的操作过程中收效不大,主要是小组长的能力和责任心的问题,今后我要认真选拔培养一位责任心强的学习委员,时刻提醒监督小组长的工作效果,及时评比,激励负责任的小组长,带动责任心差的组长。
小组展示学习的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小组成员全员举手积极参与,聪明的小组长会给学困生分配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样小组都会踊跃的举手。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虽然交流时很激烈,一到集体汇报时整体举手的小组只有一两个,究其原因还是小组长的组织活动不够有效,分工不够合理的原因。在小组汇报后,我鼓励同学们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补充还要对小组长的分工情况进行评价,启发其他组长要学会承担难题,解决组员的困难从而都能积极展示学习成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