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道德经注释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2016-08-10 11:07:45)
标签: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老子智慧

分类: 道德经注释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注释】辐:车轮上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毂:车轮中心的孔型部件,车轴内贯,外连辐条。无:指毂的中空之处。三十根幅条共绕聚一轮毂,有了毂中的空虚处,才有了车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注释】埏:调和。埴:黏土。凿:开凿。户:房门。牖:窗户。调和黏土用黏泥来制作烧成陶器,使其中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人们建造房子,开辟门窗,只因有了其间的空虚处,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为利:有利用价值。为用:起作用。
有:指事物的有形实体(如车、房屋、器皿等);无:指无形虚空的地方。给人以便利,便发挥出它的作用。这是老子辩证思想的具体阐述。道是的辩证统一,现象界的一切也是的对立统一。正是因为有了车毅中空的地方供轴转动,车才得以行驶;正因为器皿中间有很大一块虚空的地方,才得以盛物;而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之间的空间,就无法供人居住。所以这就是无之以为用。车、器皿、房屋这些实体都给人带来便利,这就是有之以为利。虽然老子在这里着重强调了的作用,但并没有把“无”、“有”分别主次。很明显,两者是一种互相依存相互为用互相对立的关系。第一章所说的是用以描述由形而上状态向下落实而产生天地万物的过程,是超现象界,就本体界而言的;本章所说的则是指现象界的实物,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意译】
  
三十根幅条共绕聚一轮毂,有了毂中的空虚处,才有了车的作用。
  揉合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其间的空虚处,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其间的空虚处,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所以实“有”给人效能,是因为虚“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漫谈】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故弄玄虚。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有形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无形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论述了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没有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本章所讲的是就现象界而言的,与第一章所说有不同,后者是就超现象界而言的。

老子通过这三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物体,它有形的地方只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设置的方便而已,而真正起作用的正是它虚无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