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往事——记徐泰时与榆绣园

标签:
留园徐泰时瑞云峰园林 |
来过苏州的朋友都知道,在伲苏州有一座大名鼎鼎的园林,名叫“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由原任太仆寺少卿的徐泰时(1540-1598)所建。这位徐泰时是谁呢?他的名气虽不是很大,但是他却有一个来头不小的家族——彩云里徐氏。彩云里徐氏自明永乐年间由徐泰时的高祖徐渊带领族人从常熟(太仓)直塘迁居到虎丘乡彩云里居住,徐氏家族靠经商发家,到徐泰时的父亲已经是由商转儒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整个徐氏家族成为当时的苏州属于数一数二的豪门望族。
而他的堂兄更是出名,他就是明代的“状元宰相”——申时行(1535-1614)。许多人有疑惑了,为什么徐泰时的堂兄不姓徐,姓申呢?这就要说到申时行的离奇身世了。申时行的祖父名叫申乾,自小过继给了他的舅舅徐朴,徐朴就是前面徐家迁苏始祖徐渊的儿子。所以申乾变成了徐乾。申乾这一脉就成了徐家人。而申时行就是申乾的孙子。所以按照辈分来排,申时行与徐泰时是平辈而的。申时行比徐泰时大五岁。故而为堂兄。
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pic/item/43a7d933c895d143faaa455f73f082025baf07e9.jpg
申时行自幼就是在徐泰时父亲的私塾里开蒙的,而后又在卫道观内刻苦读书,终于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蟾宫折桂,一举夺魁。考中状元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回本姓,由徐时行改回申时行。光耀门楣。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堂兄在朝为官,屡考屡不中的徐泰时终于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了,这一年申时行任主考官。
http://s11/mw690/001HKgoIzy6Pc2ZpLfkba&690
之后徐泰时任工部营缮主事。参与修复慈宁宫,修建万历定陵。但是徐泰时是个黄鱼脑袋,人情世故这一套不熟。得罪了上司领导,说他贪污受贿。于是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被弹劾,让其回籍听勘。回到苏州老家,用自己的特长在虎丘乡彩云里修建了属于自己园林——榆绣园。
徐泰时对这座承载着抚慰心灵、享受生活作用的园林十分重视。“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在堂的后面,还聘请了当时的巧人周时臣(生卒年不详)叠了一座石屏。“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迹”。不仅有假山,徐泰时的榆绣园里还有三枚太湖石。“瑞云、紫云、观音三峰玲珑高耸”。这三枚太湖石来历可不简单。是北宋时期,宋徽宗为造艮岳命苏州人朱勔搜寻的花石纲遗物。其中最大最奇的就是“瑞云峰”了,关于她的传奇故事在这边就不多费笔墨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老苏州人看苏州”公众号里翻阅。
http://s16/mw690/5a79412egd5abc774709f&690
徐泰时在榆绣园中整日沉迷优伶酒色。当时也有许多文人前去拜访。连当时长洲县的县令江盈科(1553-1605)与吴县的县令袁宏道(1568-1610)都前去拜会。袁宏道在《园亭纪略》中简要的提到了游玩榆绣园所看到的景物。最后还是“瑞云峰”吸引住了他的视线,不断的向接待他的范允临(1558-1641)询问。看得出来这个性灵派文人十分喜欢这块玲珑的峰石。而同为公安派创始人之一的江盈科则两次到访榆绣园。他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官员,整日忙于处理案牍,并且又心系百姓。常因催缴不利而被长官詈骂。身心俱疲,他多想也找个地方,放松一下,“逃于酒于色以自遣耳”。所以之后写《后乐堂记》,也许既是对徐泰时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当下生活的自嘲——“先忧后乐”啊!不过他在发牢骚的同时告诉了我们当时徐泰时榆绣园的大致景象。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6/538/211.jpg
榆绣园的主厅的名叫做“后乐堂”。取自范仲淹(989-1052)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从徐泰时煞费苦心经营榆绣园看来,徐泰时还是想先乐一乐的。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徐泰时确实是在“乐”中去世了,不过却把“忧”留给了后人。这一年距他回到苏州只过了五年,岁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这一年他的儿子徐溶(1597-?)七个月还在襁褓之中。整个徐家顿时少了顶梁柱。已是风雨飘摇的时刻了。不知道这时徐泰时在黄泉下在不在“忧”了?
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庸人自扰之。因为徐泰时早已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神交过了。万历二年(1574年)的时候徐泰时就看中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将十五岁的女儿徐媛(1559-?)嫁给了他。他十四岁丧父,十五岁丧母,十六岁家兄病逝。无依无靠的年轻小伙从小生于忧患。不过命运转机出现了。十七岁的他娶了徐泰时的女儿徐媛,并且是个大才女。此后夫唱妇随,羡煞旁人。他是真正的“先忧后乐者”。不过也许他有着一个独特的身份也吸引着徐泰时,那就是范仲淹的十七世孙,小伙子名叫范允临。不过我们更愿意相信徐泰时是透过一时笼罩在范允临头上的乌云,看中了这个十七岁的潜力股。说来好像一切安排好的似的。
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pic/item/f31fbe096b63f6249198417a8744ebf81b4ca386.jpg
徐泰时人生最后的一段岁月是待在苏州自己的园子里度过的,所有的“忧”与“乐”都在这园子里。他本是可以放心走的,但是还有一个儿子,还有偌大一个家业,该如何放得下心呢。这时他又想起了那个潜力股范允临。徐泰时在堂兄弟徐申的见证下,最后把幼子托付给范允临,把整个家业也交由范允临看管。要把根留住啊!
范允临于万历二十六年正式成为了榆绣园的代管主人。同年九月二十日,浙江嘉兴文士冯梦祯去范允临家中做客,“范长倩斋中候徐文江(申)年兄长倩开筵相欵游榆绣园”。在日记中还写道“中规制甚宏而少宛曲清远之致”。吃了人家的顺便点评一下。
http://g.hiphotos.baidu.com/baike/pic/item/2e2eb9389b504fc2c3fdea7ce5dde71190ef6d2c.jpg
范允临在园中抚养徐泰时的儿子徐溶,但这徐溶长大后却不是省油的灯,骄奢淫逸,夜夜笙歌。比他老爸有过之而无不及。崇祯年间(1611-1644)他又在榆绣园的基础上大肆扩充,分东西二园。东园成为今日留园的前身,西园后被其舍宅为寺成为今天的戒幢律寺。也许范允临自己不是一个好家长,小舅子徐溶投入“魏阉”的门下,自己生个儿子也不爱读书。为此愁坏了范氏夫妻。于是为了儿子的成长,妻子徐媛特地编写了一本《训子书》“男子昂藏六尺于二仪不奋发雄飞而挺两翼,日淹岁月,逸居无教,与鸟兽何异?将来奈何为人?”
http://s2/mw690/001Q7yJ8gy6NOJSGboRa1&690
甲申之变(1644年)。一个庞大的徐氏家族随着改朝换代瞬间轰然倒下了,榆绣园也消失在历史中了。当刘蓉峰再次买下他的时候,已然是物是人非了。“三姊妹”各分东西,永生难得再见。瑞云峰去了乾隆行宫,观音峰被宅户包围,紫云峰不知所踪。惟有观音峰悄悄地改名换姓还留在了榆绣园里等待着徐泰时归来。只是恐怕徐泰时再来时已经认不出了。因为,观音峰成了冠云峰!榆绣园成了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