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019-06-30 21:35: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要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016年9月,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分析学生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认知度;而后两个方面则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必然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使核心素养落地见效。
通过研究和实践,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原则,要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一、自主性学习目标
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达成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实现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转变,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在教师主导下学习过渡到在教师辅导、自主状态下学习。具体到教学目标设计中,应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目标: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自学生字、生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断。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面,加深理解。在预习过程中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交流性学习目标
学生完成学业后最终要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瞄着人的社会性特征,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正确的思辨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具体到教学目标中,应注重“口语交际”内容的设计:组织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谈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提出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善于倾听别人,也乐于表达自己。
三、探究性学习目标
通过设计社会性和或个体性活动内容、开放学习场所、布置习作作业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努力寻求知识、自主探究未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到教学目标设计中,应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围绕单元教学主题,走进自然界、走进社会生活、走进人的精神世界中去观察、体悟、感受。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分析和思考课文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起思想共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课文作者的表达方法。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习作,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四、实践性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引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知识面,丰富生活阅历,培养家国情怀。具体到教学目标设计中,应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目标:针对单元主题设计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国家、爱生命,做心中有“爱”的新时代青少年。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增强进取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指向,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引领和调控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过程,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