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白族文化之丧葬习俗

标签:
文化 |
丧
李洁
(注;图片在后)
葬礼简朴庄重,经历土葬变火葬又复土葬过程。过程:接气、抬龙、踩龙、弹唱洞经、散花、守灵、堂祭、验棺封棺、路祭、喧啦哩勒、下葬、守孝等内容。办丧期间子女亲眷称“孝男孝女”孝子头带“白卡吐”(形如肚子的麻布帽),披麻坎肩,穿白布长衫孝衣,白帮红沿口孝鞋,加着草鞋,腰系稻草索。具体过程为:
一是接气 汉俗称之为“告别”,它是白族丧葬习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当病人处于弥留状态时,必须召唤其所有的子女亲人听候在病人身边,再命令孝子孝女亲自去到外婆家告急,祈求相关亲人前来接气,并观察、检点一切善后事宜。此举白族谓为“赶外家”。同时,家人必须将“寿房”(棺材)搬入堂屋,当着老人及其外家的面将寿房及其随葬物收拾就绪,使老人觉得衣衾棺廓齐全而安心离开红尘。在病人将要咽气之际,其子女(长子)紧抱老人,让老人在子女热乎乎的怀抱中合眼西归,如果死者必须的随葬物种不齐或粗俗简陋,“外家”必然会向死者亲属严肃干议——不准装殓,不准钉棺盖,不准抬到丧坛停灵。
二是抬龙 白族是一个重死重葬而又避讳言死的民族,人死不直接称死,而说“回去”,“走了”,“过去了”,称办丧事为“白事”,与婚嫁的“红事”相对应。同样,我们不直接称抬死人为“抬死人”而美其名曰“抬龙”,这主要是直言其死似乎对死者不敬,对生者不利,其实,“龙”是指死者的灵柩,抬龙用的“龙架”是一种专门用于送葬的约重三百公斤的器械。人们之所以将抬死人称为“抬龙”,意义在于将死者喻为能腾云驾雾的龙,希望死者魂魄化作龙身飞升天际。
三是踩龙 在出殡前一天下午,抬龙小伙子抬着坐在“龙杆”上披麻戴孝、哀声痛哭的孝子二至三人,在唢呐声、铜炮声、鞭炮声中抬着活人沿街环绕一周,向全村人报告出殡的信息,同时也检查龙杆是否结实牢固。
四是散花 此俗仅限于寿终正寝的女性,也就是死者的生前女友在出殡的前夜,子女站在旁边。灵堂向死者所作的告别仪式由“清净道师”敲打木鱼铜磬为点带,领众女友演唱《散花歌》以示女友为死者的深沉缅怀悼念与无限哀思。
五是弹唱洞经 老者逝世,有条件的家庭,要于出殡前三日,不分昼夜在灵堂前“弹唱洞经”,为死者超度亡灵,洞经古乐的歌词主要为《报恩经》。
六是堂祭 顾名思义,就是死者嫡系亲属披麻戴孝在出殡前夕面对丧堂的灵柩举行的隆重祭拜仪式。其程序:先绕灵,后宣读内容为缅怀死者生前的嘉言懿行,忏悔子女在父母生前未能克尽孝道的内疚与情怀等悲恸、伤感不已、催人泪下的祭文。最后封棺验龙体,即由死者嫡系亲属及姻亲亲属“外家”面对灵柩内死者遗体实施的最后告别仪式。
七是路祭 女婿及其外孙子(女)作为外姓而不得参加堂祭,所以只有在出殡之日于道旁备香案礼品向死者跪拜送别,以体现半子对死者的哀思与眷恋以及生离死别的情怀与苦衷。
八是喧啦哩勒 这是死者的亲属及乡亲们向死者进行的最后的告别仪式,当死者的灵柩抬出村外,在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上,人们一个接一个跪作一字长形,抬龙的人就将“龙”从跪着的人头上抬过,并由抬龙的歌手领唱,众人合唱挽歌。因挽歌以“腊哩勒,哩啦勒”为起始的号子而得其名。
九下葬 出殡的当天早上,人们用一个生鸡蛋到自家坟山上去占卜墓地,以蛋破处为宜,然后就地挖一个坑以绔埋棺,下葬的时间,规定在正午12点,因为人们认为此时阳气旺盛,阴气消失,所以那些邪鬼就不会窜入墓穴内去骚扰死者,这样就可以求得死人的安息,同时对活人来说也大吉大利。而在下葬的时候,人不能站在西边,太阳会把影子投入坑内,这样,活人的灵魂就会被压在棺材下面而导致灵魂走失而生病,待垒好坟后,要在坟前挖一个圆坑,将一个热鸭蛋放在碗里,上头合盖一个碗,埋入坑内,因为白族将鸭称为“安”,所以将鸭蛋埋土就是要安抚地脉龙神不要闹腾,使死者在九泉之下得以安宁。
十守孝 从父母去世之日起——出殡期间,孝子孝女不得刮胡须、剃头发(美容美发),禁忌穿着红妆艳服;必须张贴屋门上的白纸对联。诸如大门楹联:“万里云天悲落日(月),一门血泪洒麻衣。”经堂(汉语堂屋)楹联:“登堂不闻严父(慈母)训,入室空伤儿孙心。”厨房门联:“食旨不甘矣,闻乐岂乐哉!”出殡之后还须按礼制守孝三年,期间,孝子孝女务须轮流于每日午后前去父母坟前烧香叩头。在守孝期间,每年的春节不张灯结彩,仍张贴蓝色或黄色对联。其通用联语为:“白梅有情同我素,红杏无缘任它春。”迨至三年守孝期满,才可以“释服”(脱孝)并在门枋上张贴红色对联。其通用联语为:“遵礼制三年易满,思亲恩千载难忘!”。
http://s15/mw690/005Kz6pmty6MpYIZavc4e&690
抬龙(出殡)
http://s7/mw690/005Kz6pmty6MpYJ4mXQ46&690
http://s6/mw690/005Kz6pmty6MpYJ9iKNe5&690
堂祭
http://s12/mw690/005Kz6pmty6MpYJeK718b&690
抬龙(出殡)
http://s2/mw690/005Kz6pmty6MpYJjgI1e1&690
抬龙(出殡)
http://s13/mw690/005Kz6pmty6MpYJnIXqec&690
抬龙(出殡)
http://s5/mw690/005Kz6pmty6MpYJsjJO14&690
抬龙(出殡)
以上六、七十年代图片
http://s3/mw690/005Kz6pmty6MpYTb9lM42&690
堂祭
http://s8/mw690/005Kz6pmty6MpYTihQXb7&690
散花(对女性)
http://s14/mw690/005Kz6pmty6MpYTpwjXbd&690
踩龙
http://s8/mw690/005Kz6pmty6MpYTvoDd17&690
抬龙(出殡)
喧啦哩勒(过棺)http://s7/mw690/005Kz6pmty6MpYTDuE626&690
http://s8/mw690/005Kz6pmty6MpYTJK99b7&690
喧啦哩勒(过棺)
http://s14/mw690/005Kz6pmty6MpYTUQiNcd&690
下葬
http://s1/mw690/005Kz6pmty6MpYU1tMA70&690
下葬(培土三次)
http://s14/mw690/005Kz6pmty6MpYUf1AVbd&690
抬龙(出殡)
http://s2/mw690/005Kz6pmty6MpYUSw4V41&690
喧啦哩勒
http://s8/mw690/005Kz6pmty6MpYUYZ6Lf7&690
喧啦哩勒(过棺)
以上八、九十年代图片
http://s1/mw690/005Kz6pmty6MpZ2Feb660&690
散花(对女性)
http://s10/mw690/005Kz6pmty6MpZ54ZxDe9&690
固定龙架
http://s13/mw690/005Kz6pmty6MpZ7dO6ofc&690
路祭
http://s1/mw690/005Kz6pmty6MpZ9VrPO60&690
路祭
http://s14/mw690/005Kz6pmty6MpZc9SyN5d&690
过棺
http://s4/mw690/005Kz6pmty6MpZeD8cP83&690
抬龙遇到艰难路段下跪
http://s13/mw690/005Kz6pmty6MpZgpa8Y2c&690
散花
http://s14/mw690/005Kz6pmzy6Mq33gWTz2d&690
出殡
http://s13/mw690/005Kz6pmzy6Mq340A5C4c&690
弹奏洞经
http://s7/mw690/005Kz6pmzy6Mq348d3U46&690
做外家
以上是现代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