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4日

| 微信第一风尚自媒体 |
范主说:给生活留白。
(商务范出品,转载请注明)
很喜欢《红楼梦》中“寄生草”一曲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用佛教的角度诠释便是“不受身外之累”。
而当科技发展到今天,数字化生活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与“负担”似乎是难衡利弊;另一方面,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也令很多挣扎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们身心俱疲。
不知从何开始,“极简主义”这个字眼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从而衍生成为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断·舍·离: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将“极简主义生活”诠释的极其透彻。范主今天也从精神、用品和出行三个方面来与范友们分享“极简生活”的一些小经验。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简单”的人。
ONE|精神极简:拂去心灵的尘土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要学会去除可能会造成心灵负担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1.了解自己
人的种种苦恼,总是混杂在对诸多无关紧要事物上的执着中。与“自我”对话,了解内心深处的真实欲望,不受外界因素(家人、朋友、社会舆论)的影响,才能专注于自己最迫切的欲望,成为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
2.学会更好的表达
在与人沟通时,尽量简单、直接的去表达自己的本意。有时你的一句“随便”,不仅无法让人了解真实的你,也许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提高效率
专注的做好每一件事。也许你认为Multi-Task可以提高效率,然而多任务处理方式会降低你对一件事的专注力,难免会漏掉一些重要信息,或是阻碍对一件事进行深度研究。
4.合理计划时间
在日程表中做好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的行动安排。将对自己有益的事强制安排在日程表上(如读书、运动、饮食),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拒绝拖延。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比以前快乐充实许多。
5.信息整理
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涌入,难免造成精神污染。定期清理你的邮箱、重复或无用的信息源(APP、微博、订阅号、朋友圈),维护好自己的网络环境。
6.让生活“无添加”。
健康的饮食是让身体与心灵“减负”的最好方式。不吃过于油腻、含有添加剂或反式脂肪酸的食品。用白水代替碳酸饮料,或置办榨汁机喝新鲜的蔬果汁;用粗粮代替饼干、甜点,戒掉没有营养的零食。
7.学习烹饪
烹饪的过程是令人愉悦的。享受自己制作食物的乐趣,从选择食材、配料、搭配、造型直到最终完成,其带来的愉悦感会激发你对于生活更多的热爱和感激。
TWO|物品极简:整理与收纳的艺术
将断·舍·离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收纳与整理中,那便是: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整理房间与物品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美国健康专家彼得·沃尔什曾提出:屋子凌乱会导致肥胖。住处常常反映了主人的性格与心态。这也是门整理的艺术。
1.衣服
丢弃掉已经损坏或过时的衣服。同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搭配方式:简洁大方总好过复杂花哨。不要过分追求品牌,一件衣服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你穿上它之后,而自信的笑容就是你最好的点缀。
2.杂物
定期(三个月或半年)清理家中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如果觉得浪费,也可以送给需要它的人。在购买物品时,尽量选择最好的,然后充分的利用它,而不是摆起来当“贡品”,不舍得使用。
3.合理归类
将生活用品合理的归类,清除视线中的“障碍物”。所谓归类、并非只是将“视线之内”的物品放到“视线之外”。在你的橱柜、衣柜、抽屉中细化储物功能,并用颜色或标签分门别类。避免因“寻找”而浪费时间,消耗耐性。
THREE|出行极简:带最少的东西,看更大的世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忙碌的工作中,计划性的奖励自己一些“出游”,放松身心。你看到的每一个风景、吃过的每一道菜、经历的每一件事,最后都会以另一种形式为你所用。
打包:轻装上阵
根据出游的时长准备适量的衣装,以舒适便捷为主。同时尽可能的携带最少的物品,仅保留必需要带的个人物品。
总是会听到一些朋友的抱怨:每次出去玩都觉得很累,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手里拿着手机,还要再背着平板电脑,还没走几步路就觉得腰酸背痛了,很快便丧失了游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