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做到立意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人点,写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文章。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文章,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主题,不要落入俗套,与人撞车。元代的陈绎曾在《文说》中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意思是说第一次、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都不用,要花一番工夫,刻意求新、求深。那么如何打破常规思维求新、求深呢?其实我们写文章从正面立意的较多,从反面立意的比较少,如果从反面去立意可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考生《在自然中生活》一文,写道:
游走在生活里,我们都是跋涉不辍的旅人:前方有我们为之心怡的归宿,身后亦是一片花草葱茏的往昔。而最好的姿态莫过于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又让过往似云一样自然而散;唯有如斯,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撑一把油纸伞,手扶被岁月无情斑驳得破碎不堪的城墙,我于青苔满径中寻找他的痕迹。直至江南的烟雨濛濛模糊了双眼,我似是见他自杨柳依依中款款走来,神情自若。
论诗情、才情,他足以令后人仰望;况他有忠君报国之心,又有远大的抱负,断是想破脑袋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他成为一朝将相。
可生活并不是一汪平静得泛不起丝毫涟漪的水。它是那自然中一股奔流不息的泉,注定有那么一些浪花被遗落,或天涯,或海角。
乌台诗案,彻底粉碎了他的梦。从此不得志,自此流离。他不悲亦不恼,默然承受不公与不平。
偕夫人离去,他任这阴谋与污蔑如风般自然而来,捣碎了他的梦寐以求;又让迷人生的转折似云般自然消散,甚至不留痕于诗中、词间。
还记得那一次,路遇贬官南下的黄庭坚。师徒二人相叙,在道旁面摊吃面。面条粗粝涩口,难以下咽,黄庭竖放下碗筷,不住地唤声叹气,而他却极快地吃下,朗声道:“九三郎,难道你还要细细品尝它吗?”说罢大笑而去,留下若有所思的黄庭竖。
所以,迎风于赤壁之下,我们见到的只是那一袭磊落青衫,以达观、顺世于自然的姿态,一立就是千年。
最爱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泛游西湖,即使政治失意,也不忘叹出一句千古绝唱,任心中的喜悦自然流露。亦醉心于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妻撒手,忍不住心底的忧伤难过,悲痛之情压抑不住,硬是让其宣泄纸上,令千年后的人儿也衷伤到九曲心肠最软处。一曲《水调歌头》也是摇曳心情:不端兄长的架子,淋漓地表达了对弟弟枚拖累的愧疚真情,自然流露。
世人独爱苏轼之词,我亦然。但更令我倾心的是他于事于情中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似云般自然而散的姿态。他倾其一生诠释着在自然中生活该是怎样的潇洒与豪迈,又是怎样的情真与意切。
愿自己终能成为这样的人,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文章作者别出心裁,跳出常人思维的模式,从文化名人苏轼的角度去着笔,表达了对苏轼自然豁达生活态度的赞美和向往,立意的角度独特新颖。文章选材新颖,个性表达独特,认识深刻,读后让人明白生活的真谛:在自然中生活应该潇洒与豪迈,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图为陈庆烈老师在成都市青少年宫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