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老师教作文系列:记一次难忘的看展

标签:
教育情感文化 |
分类: 龙老师教作文 |
这个周末,老师布置六2班的孩子们去看展,无论是“莲花山”的花展,还是书城的书展,或者美术馆的画展,或者各种创意展……皆可,都是人间烟火的生活。
写作的一个好用方法,是少用成语和形容词,多用文字来画图、做动画。
写一个人胖,不直接说胖。
莎士比亚写胖,“她的身体像个浑圆的地球,我可以在她身上找出世界各国来。”
莫泊桑则拉近了镜头,“她的手指在每节小骨和另一节结合处,都箍一个圈,就像是一串短短的香肠。”
用文字画图,胖的程度、特点一下子就清楚了。
写瘦,不用“瘦”字。
福楼拜,“他松软的呈现出灰色的皮肤垂在皮包骨头的四肢上,宛如破布挂在干枯的树枝上一样。”
写紧张,用不停地咬手指甲;
写生气,用挥舞着拳头;
写口渴,用咕噜咕噜灌下一瓶水。
用文字画图,自然是好用的技法,但写作能力的根本还是观察、感受和思考,这是基本功,也是文章的价值所在。
语文基本功,我们,一起练!
PS:本次作文写作的温馨提示
1运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的“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整体的场面描写,又注重细节处的细致观察与描写;
2详略处理得当,有详有略,文章结构合宜;
3试着用文字来“画图”,让读者产生“临场感”;
记一次难忘的看展
作者:六(2)班 田博涵
在这个时而寒风习习时而又冬日暖阳的11月,深圳书城的第四届书展开始了。
我们全家一起早早的来到了书城,在上午温暖的阳光下,找了半天才发现早已热闹起来的室外展区。只是简单地过了安检,就来到了展区内。哇,放眼望去,好多好多张长桌拼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展柜”,桌子虽多,面积虽大,但也是每寸空间都没有浪费,一堆一堆的摆放着一本一本的书。有一张桌上摆的全是绘本,色彩鲜艳,绚丽夺目;有一张桌上垒的都是讲欧洲史战争史的,每一本都如砖头一样厚,封面所采用的宗教主题的画作更是美不胜收;还有一张桌上堆的满是小说,别出心裁的插画和一个个的立牌让这张桌显得无比梦幻;更有一张桌上放的是清一色的自然科学,镭射封面和独特的造型相结合,让这张桌变得尤为特别。我一时竟眼花缭乱,不知先往哪里走。
东瞧瞧,西看看,时间就这么流了过去,人渐渐多起来了。但不论是谁,来这里都会被书迷住。一个短发女生正一边理着头发一边挑书,嘴里哼着小调;一个穿蓝色长裙的老太太正兴致勃勃地翻看着书,袋里已经装了好几本书等着去结账;一群穿校服的中学生聚在一起讨论一本小说,情绪兴奋;一个小男孩也在桌旁安静地看一本漫画,十分认真,眉头紧锁,大概是书中的主人公遭到了什么困难。看,喜欢书的人,不论岁数,不论性别,不论高矮,不论胖瘦,只要一有书看,就会不自觉地聚到一起,聚到同一个地方。
我呢,也心满意足的带着三本书回家去了。回去的路上,我还被采访了呢!
记一次难忘的看展
周末的亲子时光中,我和家人一起去看了位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油画展。
一进门,我瞬间被一种肃静庄严的气氛包围,一面面墙隔开了不同的展区,墙上挂着各色用画框裱好的油画,上面一道道纹理清晰可见。一整个展厅高大明亮,汇聚了各个油画家的精心之作,风格各异: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也有面颊红润,意气风发的少年;有绿意盎然的一片春意,也有白雪皑皑,大雪纷飞的寒冬;有枯藤老树,也有牛羊遍地的草原……线条时而粗旷,时而细腻,表现出了作家们丰富的心境,是写实中的朦胧美,意境美。每一个平凡的一瞬,每一段岁月,每一段生活,每一些人间烟火,都凝结在这每一幅画中,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叠加上油画的色彩,油画的朦胧。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画家郭润文的作品《守望》。画面中展现了几个青少年在干草中望着远方。整个画面呈现暗色,充斥着干草的暗黄色。那几个少年有的卧着,有的站着,双眼都不约而同地守望着远方。谁也不会知道他们往哪儿看,心里想着什么。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在一丝压抑中少年心中满怀的期盼。
在展厅里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我意识到,一件伟大的作品,必须经过情感思想的熏陶。这些作品无论细部还是整体,都能引发我的思考,令我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