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便知道朱煜老师这本《读书记》。酣畅淋漓地读一回,读到书中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心头会心一笑,相见恨晚!
朱煜老师这本《教书记》以小品文形式,谈自己的“教书漫思”和“读书札记”。和一般的教育案例、教育随笔并不相似,许是朱老师自己所言,“希望在文章和课堂有人情事理”。于是,这样的人情事理如珍珠般散落在书中各篇章里,娓娓道来,平和真挚,引发着读者共鸣。
朱老师在书中多次谈到,要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人”。
教师要清晰认识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接纳尊重这些个体差异。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先天记忆能力、事物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对其学习情况产生重要影响。这样的先天差异,注定了有的孩子听老师讲一遍就能学会,而有的孩子必须听好几遍才能掌握某个知识。有的学生学得很轻松,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关注这些多听几遍才能学会的孩子,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教师要努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做更好的自己”。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水平造就学生,帮助学生,教学就需要不断提升有效性,需要“手中有活”。
我非常认同朱煜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在每个学期初,最好依据课程标准,研究一下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业目标,将每个阶段、每个单元的教学、学习要求梳理出来,制成表格,做到了然于胸。这样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就能准确地找到课堂教学不足之处,找到实施教学改进措施的依据。久而久之,教师的课程意识也会不断增强。教师上课、听课、评课、研究课、改进课,就会不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能从高处着眼,小处入手,抓住学科本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教材,关注全体学生需求,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这样真实、精进地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作法,不光是年轻的教师需要这样做,对于每一位尚未知晓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和尚未秉承语文教学专业性的老师,都是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大量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浸染与训练。无论是阅读或写作,都需要一系列递升性的目标与方法训练。语文教学不是“大锅饭”,语文教学也不是“墙头草”,语文学习贵在“一课一得”,贵在有效习得,点点滴滴的功夫渗透,踏踏实实的方法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方面真正有进步,有发展。
在书的后半部分,我读到了朱煜老师的一些访谈录。在这里,我了解到了朱老师提出的“启蒙语文”的观点。朱老师从2005年提出“启蒙语文”概念,一直在进行相关的主题实践研究。朱老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有两项启蒙任务:一是对孩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启蒙;二是对孩子的思想、价值观、人生态度进行启蒙,逐步建构孩子的精神家园,为其成为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打好基础。“启蒙语文”的观点,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
书中分享了朱老师的《空城计》、《给予是快乐》和《揭开雷电之谜》这些课的教学案例,以此展示了“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出学生多元的思想观点”。细细研读这些教学设计和思路后让人欣然会意。教师在润物细无声里,完成了语言文字和思想的思想启蒙引导。诚如朱老师所言,不求立竿见影,但求刻下痕迹,假以时日终能生根发芽。对此,我深信不疑。
一个有志于启蒙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学习锤炼,以获得三项核心素养:即科学的学生观、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这也正是朱老师所坚持的“心中有人,手中有活”的八个字的教育思想和职业操守。这种教育教学观深谙我心,我既为之向往,也愿付诸行动,上下求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