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着
明
亮
那
方
——“百千共读”第八期《想赢的男孩》阅读之旅
当收到第八期“百班千人共读”入选名单和班级编号时,可以用激动万分和欣喜若狂来形容我和孩子们的感受。一想到可以和那么多热爱阅读的老师们、同学们一路同行,彼此激励,彼此激发,共同进步,我和孩子们心头涌起难以名状的兴奋感和幸福感。期待新书的到来,期待阅读的开始!
这次大家共读的书是一本叫《想赢的男孩》的书,是一本常青藤获奖小说。小说里的辛可夫是一个很普通的甚至有些缺陷的男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并没有意识到输赢这个问题。他是那么快乐,什么都能让他激动起来,上学尤其是最最美妙的一件事。他从第一天上学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学校,虽然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把他当成普通的学生来看待,虽然他在学校里的表现永远算不上好,但他每天还是那么努力,那么执着。辛可夫的成长故事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作者让他的人生画面徐徐展开。
这是一部描写童年与成长的励志小说,它让孩子们慢慢懂得:不论现实中输掉了多少次考试、比赛,只要找到内心独有的力量,就能赢得真正的成长。
我们的阅读之旅,由此开始……
一、 初读阶段
1、我们的“阅读推荐会”
在孩子们拿到书籍、阅读整本书之前,通过呈现精彩片段或书中插图、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等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精选了书中最能展现作者创作主旨或对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几个代表性片段,大声朗读或讲述,预设出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胃口”。

2、《等待新书到来的日子》
新书还没有到的时候,我们分享了关于书名的想法,表达了自己想在书里发现怎样的“阅读之光”。

3、聊一聊生活里的“输赢”
关于“输”与“赢”的话题,我们一起聊一聊。人生究竟是不是输与赢的比赛场,我们又有过怎么的输赢经历?输与赢,应该持守怎样的态度或是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话输赢”。

终于拿到书了,我们开心快乐地留合影。

4、开始阅读,朗读打卡,井然有序

5、我们班的“朗读者”
朗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用声音来亲近文字,我们,都是“朗读者”。

二、 走进小说
1、阅读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想一想,写一写,划一划,做一做批注,留下一个个阅读的“脚印”。

2、图文并茂谈感受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走进不同的心灵,激起不同的感受。
发“朋友圈”,图文并茂,阅读感受乐分享。

3、《新书初见面》
虽是新书初见面,但是一本好书,总是让人一见如故,在书里,仿佛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4、分小组,和小伙伴合作阅读
阅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风景里,有你有我。小伙伴们,三三两两,相邀相约,同读一本书。在公园里,在“中心书城”,当我们捧起书,空气中都有了一种馥郁独特的芳香…

小河边,大树下,台阶上,餐桌旁……到处都有专注阅读的一个个美好的身影

或坐,或站,或讨论,或沉思,我们,进到同一本书里,“浸”到同一本书里.

5、和家长的亲子阅读
美好的亲子阅读,浓厚了亲情,温润了时光。

6、阅读有疑,善读善思
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阅读疑问,“读”而不思则罔,善读善思,边读边思。

7、《阅读下午茶》: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三、细读阶段
1、《怎样阅读一本小说》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梳理人物特点、情节描写和环境烘托。

2、全班交流讨论:辛可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聚焦人物特点)

3、听了王乐芬老师的导读之后,孩子们学习制作的《创意人物卡》。

一起来玩“人物猜猜猜”,孩子们兴致盎然地重温着书中的各个人物。安德鲁、贺宾、波莉、米克思小姐、伊洛维兹先生、“等待者”······孩子们如数家珍,举手举得不愿意放下。

4、回看辛可夫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赏析书中的其他人物)
一个不畏挫折、积极乐观的人,他的身边一定有着“重要他人”起到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辛可夫的生命中,就有很多“重要他人”。我们慢慢罗列,品析人物,逐渐明晰:无论是亲朋老师抑或同学对手,都成就着更好的辛可夫。

5、重读小说,再次发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阅读行为,都是通过重读一本书来完成的。一本书,第一遍,未必能够深入地理解其中深意,而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的心境和认识就会变化,感触点也会发生变化。阅读最大的收获,就是一遍遍地重读一本好书。所以周末,二班的孩子们再次捧起《想赢的男孩》这本书,一读再读,重现发现自己以前遗漏或是忽略的情节及内容。

6、探究情节:“黑暗中的一丝亮光”(关于小说的“转折性情节”)
谈到小说的情节,我们通常会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等来形容。在《想赢的男孩》一书的阅读交流中,我们在张乐芬老师导读的引导下,认真研读了目录,发现了目录是小说的隐线。并在重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小说里的转折性情节”。
这种“转折性情节”就像黑暗中的“一丝亮光”,为书中的人物,也为读者带来希望,比如书中《被发现了》和《克劳蒂亚》这样的章节。有时它是陡然飙高,有时它会急转直下,它的特点就是“形成转机”,使得小说的情节富有波澜。
当我们去努力找寻书中“转折性情节”时,我们踏上了一条未知的、充满新奇的路,我们好似找到了一把“解密小说情节”的钥匙。孩子们如获至宝,并学会了“举一反三”,在别的书里寻觅着“转折性情节”的踪影,找得不亦乐乎,读得不亦乐乎!


四、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1、再看输赢,重新出发;
关于输赢,在读完和重读整本书之后,四2班的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
(1) 每个人,都不会永远输,或是永远赢。
(2)输赢,都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
(3) 即使输了,也要享受其中的过程;
(4)失败里蕴含着希望,成功里开启下一次出发;
(5) 不尝试,怎么能知道是输还是赢了?勇敢一点。
(6)人人都想赢,但是第一只有一个。加油努力,无愧我心。
(7)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输赢是额外的“奖品”。


2、读写结合:《二十年后再遇辛可夫》
辛可夫会赢吗?总有一天,他会的。总有一天,你也会。我们的人生路,从小学的起跑线算起,也还有很长很长。那样善良和执着的心灵,更加输得起,并且不会永远输下去。
二十年后的辛可夫,过着怎样的生活?是否依然像一个装满阳光的瓶子?他做什么工作?他又是如何再次“闯”进人们的视线?我们如此期待:与辛可夫的再次相遇。

后记:
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是一个快乐相随、激情相伴的阅读旅程。像乘坐一列清爽、干净的快速列车,眼前飘过的风景和车厢里的人,一样清新。
我们同时读书人,各有各的姿势,或坐或卧,或思或议,手上捧着同一本书。
我总是窃喜:语文老师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幸运的地方大抵在此——我们可以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共读的美好,无法比拟!
致谢百千,感恩相遇,一路相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