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龙老师2019
龙老师201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62
  • 关注人气: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2015-06-28 12:47:45)
标签:

教育

文化

校园

阅读

分类: 培训学习

      今天有幸听到王林博士的讲座,实在喜悦。久闻大名,北师大博士,中国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人教社的资深编辑。早些年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读《我爸爸》、《我妈妈》这些绘本时,书里都有王林博士的“绘本解读”,帮助阅读者找到阅读和讲解的“钥匙”。

     王林博士今天的讲座从一本绘本《阿虎开窍了》开始起,说到儿童的阅读力其实也存在“开窍”的时期与契机。这个时期大致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起,这个时候,儿童阅读会发生以下一系列的变化:由绘本向更丰富、更有难度的文本延伸,并且通过阅读带动思考力。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阅读应开始留意“注重思考力”,而不是仅仅沉溺于故事中。阅读力,从本质上说,就是——思考力。阅读,就是通过语言的感知、文字的感知,来拓展思考的宽度,加深思考的深度。

     王博士指正了几种阅读中存在的现象,聊了聊“你是下面哪类糟糕的读者”?譬如“读得久”(却缺乏阅读方法),“读得快”(囫囵吞枣的情况),“读得多”(仅是数量上的多,浅层面的阅读),“读不懂”(缺乏思考)等等这些阅读状况,应引起注意。

 博士告诉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挑战”也是“阅读的快乐”的一部分,只是当前,我们着重强调着阅读的快乐,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阅读的挑战。譬如阅读《巴黎圣母院》这本经典作品,读者需“忍受”前面近一百页的事无巨细、详尽的对巴黎圣母院的枯燥描述,方进入后面的精彩章节。这犹如爬山,爬得艰辛,但最后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前面的挑战和疲累就显得不可或缺和弥足珍贵了。

接着,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钱伯斯阅读循环圈”。在这个阅读循环圈中,圈的四周是“选择”(有选择性地选择书籍)、“阅读”、“反应”三个部分,圈的正中心的位置是“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由而可见,科学的儿童阅读需要引领和相关指导。王博士说,“阅读推广人”是儿童阅读的“守门人”,这句话很形象地解释了“阅读循环圈”,也概述了阅读推广人应起的作用。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儿童阅读从三年级开始,应开启多种文本的阅读。比如“图表类”的统计图、分类图、插图等,“知识类”的说明性短文、科普作品等,“文学类”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汲取多种文本阅读的营养。王博士给大家推荐了《林汉达讲历史故事》、上桥菜穗子的《兽之奏者》、《算得快》、《叶永烈讲科学家故事100个》等优秀书籍。还谈到优秀的漫画书,大家大可对漫画书放下戒备,不要一谈到漫画书就“色变”而弃之,优秀的漫画书譬如《丁丁历险记》颇受孩子的喜爱。据有学者统计,一本《丁丁历险记》的文字量高达6000字左右,这样的阅读,也达到了一本较厚的文字书的阅读量。而且漫画作品中,故事线索多,孩子们思维的途径也能变得多元化。

 不同文本的阅读,是否有相似的阅读策略?答案是,有。

 那究竟什么是“阅读策略”呢?

 阅读策略是阅读文章时,所要运用的方法或技能。但阅读策略,较之阅读方法,是更为高阶、更具统摄性的方法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讲,阅读策略就是“带着孩子阅读思考的途径”。研究发现,熟练的读者都运用了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理解文字。

 而阅读策略是可教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可以教学生使用那些优秀的、成熟的阅读者所使用的理解策略。而且,当他们学会这些策略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

 博士这时出示了一张“自行车”的图片,帮助大家理解“阅读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在这张图片上,“车把手”意指“阅读素养”,“车凳”意指阅读乐趣,“车的前轮”是指课内教材,“车后轮”是指“课外读物”。“辅助轮”意指成人的支持与信任。“讨论与思考”是这辆车的“蹬车板”,而驱动“蹬车板”的“链条”,就是“阅读策略”。唯有阅读策略,驱动前轮与后轮一起转动,这辆车就开动了起来。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何其重要!

 我们身处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书是读不完的,文章也是读不完的。每一年,全国新出版的书籍达到40多万种,其中儿童书籍三万多种。新书,越来越多。儿童阅读,应借助有限的文章,让孩子学会“阅读策略”;借助有限的文章,让孩子学会思考。

 这些,才是“带得走的能力”。这些,才是儿童阅读的“正道”和“光明大道”。

 阅读中,有哪些主要的阅读策略呢?分别是预测、联想、提问、图像化、推理、检视等这十种阅读策略。王博士逐个逐个、逐项逐项地讲解,还配有相关的“训练习题,讲得一目了然,使人听得清楚明白。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在讲“已有知识及经验运用”这个阅读策略时,王博士向大家介绍了他通常上“说明文”这类文体的文章时,会使用一种叫“KWL 的表格。K指的是knowlege“我已知”的内容,W指“我想知”的内容,LLearn“我所学到的”的内容。这样的表格,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未知的学习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做很好的链接。这的确是很棒的一个表格,学习了,可运用在《恐龙灭绝之谜》或是《鲸》这样的课文教学中。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在讲座的后面部分,王博士还讲到了与儿童聊书的一些话题,特别提到了台湾的“图像诗“。我专门在“百度”查了一下“图像诗”,真是有趣。图像诗,是指利用词语、诗行的排列,来创造与内容大致相同的某种图案或形状的诗歌。比如下面的这些,实在可爱!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讲座的最后,王博士用了这样一首小诗结束讲座:

       一点点  (七星谭)

  一点点种子

  一点点泥土

  一点点整理

  一点点这个那个

  一点点阳光

  一点点雨水

  一点点等待

  然后——

 

   一朵小花!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王林博士讲“多种文本的阅读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