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儿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15-04-24 16:19:09)
标签:

教育

校园

分类: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群文阅读,以文带文,以及体验式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群文阅读训练,比较阅读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非常值得一读,故事耐人寻味。三个儿子,这是哪三个妈妈的儿子呢?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呢?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了解一番

    生自由读课文。

  (读书要求:1、请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请在课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1.出示填空:三个妈妈在井边(     ),她们一边(    )一边(         )。当母亲(         )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是只有(       )。

    2.生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

 

三、认识生字

    (一).我会认:在句子中认识生字

     出示课件 (学生分小组读读认认)

1、我的儿子既jì聪明又有力气。

2、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sǎnɡ子。

3、三个妈妈打了水,拎līn着水桶tǒnɡ回家去。

4、一桶tǒnɡ水可重啦,水直晃huànɡ荡。

5一个孩子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diān的水桶。

(特别强调:甸,本身读第四声,“沉甸甸”这样ABB式的词语中,“甸”字读第一声。不少ABB式的词语,比如“绿油油”“毛茸茸”这样的词语在读的时候,声调都会发生变化)

 

   (二).在词语中认识生字

出示课件(生齐读)

jì       既然   

sǎnɡ     嗓子    嗓音

līn      拎着    拎包

tǒnɡ     水桶    木桶

diān     沉甸甸

huànɡ    晃荡      摇晃    摇摇晃晃

识字游戏:“摘星星”

    (三)带拼音,认生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认读。

    (四)猜字谜,认生字: 

1.一口吃掉桑叶。(   )           2.司令挥挥手。(  

3. 说林少一半说涌没有水。(   )  4. 句中有十。(   )      5. 日光出现。(  

 

四、指导朗读 读懂文本

    (一).学习1-7自然段

     师:快速地读读课文1--7段,用“——”画出三个妈妈是怎么夸自己儿子的句子。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1.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妈妈的心情怎样?

   2.在妈妈心里,谁也比不过他。这孩子多棒!(指名读)

   3.谁还能读出妈妈的自豪,加上表情,带上动作来读。

   4. 这就是妈妈,在妈妈眼里,自己的儿子最最优秀(生齐读)

   5. 这就是妈妈,时刻关注自己的儿子,为儿子骄傲和自豪。(生练习朗读)

 

    师:“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自己读一读吧”.

    课件: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 “你来夸一夸.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儿子,你是什么心情呢?”

    师:“她的儿子会唱歌,而且不是一般的好听,是”

    生:非常好听!

    师:比非常还顶级,是—— (生齐说)

——这个妈妈同样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

——这个妈妈同样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

    师指导朗读。

 

    师:“就在这两个妈妈滔滔不绝夸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另一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两个妈妈就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课件: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位妈妈这样说,请你来读一读。

   2.——是啊,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3.——是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多么平和的心态,多么谦虚的妈妈呀。(教师指导朗读)

   5.“三个不同的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也是不同的。”(师生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二)学习8──11自然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在课文的第8至11段里,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线

    1.生默读画线。

    2.指名回答。

    课件逐一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体会感叹号的强烈语气;

   (2)从哪里可以看出“一桶水可重啦”。请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3)相机指导朗读

     4. 思考:当三个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在路上走走停停,腰酸胳膊疼时,妈妈们此时会怎样想呢?

     5. 这桶水可真重呀!三个孩子之中,只有这个孩子听到了妈妈的心声,他这样做:

   (生齐读: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只有这个孩子感受到妈妈很累,很辛苦,他这样做:

    (生齐读: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学习12至13自然段。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师:老爷爷说自己只看见一个儿子,这是哪一个儿子呢?”

请大家在书本第105页的插图上,找到这个儿子,请在他的旁边画个大拇指,点个赞!

    2.小结:这第三个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3.填空:“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      的儿子。”

    4.深入思考:其他两个儿子真的不好吗?要知道,作为孩子,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可是,作为儿子呢,他们缺少什么?

    5.继续追问:第三个孩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非黑即白的观念,过于单一和片面,此处引导树立正确、全面的是非观,综合理解和看待人物)

 

五、群文阅读:

   (一)阅读拓展:语文主题性丛书《幸福的种子》第121页。

     1.播放视频《当我们小的时候》;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二)出示《弟子规》中引导大家从小孝敬父母的词句,齐读。

   (三)分享《子路借米》的故事;

    小结:无论在视频、诗句还是故事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用实际行动来照顾父母,才是真正爱父母的孩子,也是真正孝顺的孩子。

 

六.情感提升:配合文字,出示相应的学生做家务的一组照片。

    1.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2.孝敬父母就是妈妈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

    3.孝敬父母就是在家勤劳地参与……

    4.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做饭的时候,……

    5.孝敬父母就是在吃过晚饭后,……

    师小结:同学们,《三字经》里说,“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这里面说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执”字,“执”就是实际行动,就是做出来,把对父母的孝敬通过行动做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中,第三个儿子他身上最可贵的优点,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七.群文阅读:阅读材料《到底谁的女儿好》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阅读拓展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游戏的名称叫“找相同”。

   1.请大家快速、认真地阅读《到底谁的女儿好》这篇文章。

   2.阅读的过程中,找一找课文与这篇《到底谁的女儿好》在故事内容、故事情节、语言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生答。(都是三个孩子和三个妈妈的故事,前面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很谦虚。第三个孩子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妈妈的孝顺……)

   4.小结主题:“三个孩子故事多”

   5.“找不同”:《三个儿子》和《到底谁的女儿好》这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6.“头脑风暴”:全班讨论

为什么不是两个或是四个孩子,而是都是三个?

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孩子很孝顺?……

   7.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创编一个“三个孩子故事多”故事

     课件出示“参考提纲”:

 (1)三个孩子的父母在谈论孩子时,两个孩子的家长大力夸奖,另一位家长很谦虚。

 (2)最谦虚的那位家长的孩子的举动给人启发:例如要善良、要真诚、要乐于分享等……

    8.布置作业:创编故事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翻跟头——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听

        接过水桶——孝顺

 

《三个儿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