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志卖刀》阅读赏析

(2016-03-13 10:15:05)
标签:

水浒

赏析

杨志卖刀

分类: 语文

杨志卖刀阅读赏析

——《水浒传》片段阅读指导

寒假就布置了大家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和《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我问:读了小说,这部小说是讲了什么内容,一个怎样的题材呢?

学生1: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的故事。

学生2:这是一个写农民起义的故事。

很好,小说就是一个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作品,讲述了一个以宋江为首的水泊一百零八将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的故事。

既然是名著,那么就有它的价值。首先,请学生谈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感受。

学生:3说:“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很鲜明。”

我接着问:“你能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说说吗?”他接着说:“鲁智深是一个很将义气的人物,他见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负,拔刀相助就看出他行侠仗义。”

学生4说:“小说故事情节很吸引人。”

“恩,小说故事往往都是引人入胜的。你能列举一两个吗?我随即说。

她接着说:“武松打虎。”

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是大家阅读这部水浒的两大感受。不过,辛老师我在阅读过程中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除了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生动描写,故事情节中的打斗场面往往是吸引我们的地方,而作者生动的描写更是增添了文学作品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片段为例,一起去走进《水浒》,去品读《水浒》。

下发资料。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看完这个片段,说说这个片段是什么情节,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

学生齐声回答:杨志卖刀。

恩,这是小说第十二章,请学生打开书本目录,看看这一章的标题: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接着我问:杨志卖刀这个情节中还写到了哪一个人物?

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牛二。

我让学生看片段第一节,看看作者施耐庵是怎样来介绍牛二出场的。

我补充道:平时我们听说的比较多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今天这段文字是怎么来写牛二出场的呢。首先请学生们找出牛二出场的句子。

不一会,学生就找到了,我让一个学生读出来。接着我就问,这段话写了牛二吗?学生5说:不是。那写了谁?学生5:写了两边的人。两边的人怎样呢?躲,乱窜?为什么要躲、乱窜?怕。为什么怕?因为牛二蛮横无理,霸道,凶狠。

恩,很好,大家说的很好。那么作者写牛二出场却不直接写牛二,而借助两边的人的表现,这是什么手法?

学生答6:侧面描写。

我说:是的,这是侧面描写,来衬托出牛二的性格特点

这是我们在写作中介绍人物出场可以借用的一种手法——侧面描写烘托。

那么除了这种手法外,对牛二有正面的描写吗?

学生7答:有,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好,找出句子读一读。

我们可以看看作者写外貌和动作的语言多吗?

不多,就一句话。恩,是的,在我们的写作中,特别写人物的外貌,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学会选择重要的写,不重要的可以不写。那么什么算是重要呢?看能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杨志。

我问:水浒中的梁山好汉都是自愿落草为寇的吗?学生8答:不是。都是被逼的。

是的,被逼是梁山英雄好汉们最终上梁山的原因。今天,我们来看看杨志卖刀这个情节,看看杨志是怎样一步步被逼的,请梳理出来。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思考。

首先是两逼试刀。一试砍铜剁铁,刀口不卷;二试吹毛得过。见杨志宝刀不假,再出狠招,强逼杨志杀人试刀,杨志不肯,提出用狗试刀,牛二不肯。导致两人冲突最后杀了牛二。于是杨志犯下了杀人罪。

整个过程都是步步紧逼,逐渐将杨志逼上杀人之路。不仅杨志一个被逼例子,整部小说中很多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感知一下这个“逼”。

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问:小说一般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呢?

学生9答: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好,大家看看片段第二节,主要用到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答:两种,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恩,下面我们就请学生结合这两种描写方法来说说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10答:从文中杨志面对牛二一拳打来,霍地一躲,便拿着刀枪入来,望牛二桑根上搠了几刀便把牛二杀来了,可看出牛二武艺高强,反应敏捷。

学生11答:面对牛二的挑衅,杨志先后两次一时兴起,可看出杨志性格刚烈,脾气暴躁。

学生12答:当牛二一次次试刀,杨志都意义答应,可看出他为人直爽。还有,当杨志听到牛二要以杀人试刀时,杨志不忍杀人,可看出他心地善良。

教师总结:阅读《水浒传》,要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同时紧扣故事情节、语言品析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逐步赏析文学作品。做到以故事情节为抓手,通过语言的分析挖掘人物典型的性格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