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家》的解读(一)
(2015-11-10 23:55:52)
标签:
教育阅读情感文化 |
一、谁是鉴赏家?
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小说第一句话就说:“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这个“第一个”如何理解呢?
首先可以理解为“第一流的”。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叶三确实是第一流的鉴赏家。
第一,陪画。他给季匋民送果子,“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叶三是陪伴大画家季先生作画的唯一一个人,他心甘情愿地为画家服务,他看画能“入神”,能识别画作的精彩之处,能与画家心灵相通,他与季先生甚有伯牙子期之风,因此,说他是第一流的鉴赏家,不为过。
第二,送画。他送给季先生的李复堂的画是他慧眼识金,从乡间淘来的,对于叶三来说,这也是值得他珍藏的希有珍品,可是他知道季先生最爱李复堂,他要把这最珍贵的艺术品送给最懂它的人,这是直鉴赏家的风采,不是据为己有,而以真品得真人所爱为准,这一情节除了表现叶三超人的识画水平处,更重要的表达了他作为一个鉴赏者的纯真品质。
第三,赏画。相知才能相赏,叶三之与季先生,可谓是心有灵犀,他识得“紫藤里有风”,虽然叶三说不出“风拂紫藤花乱”的语言,但他与大画家的感受是想通的,艺术眼力是相通,一俗一雅,相得益彰。
第四,鉴画。光能赞美还不能叫鉴赏家,鉴,在古代是镜子的意思,用镜子照一照,妍媸毕露,鉴赏家也须能辨真假高低。叶三实实在在地指教了一回季先生,不在画技上,而是在生活常识上。其实,这正是艺术的根基,因此,季先生也非常佩服叶三,专做诗一首。
第五,藏画。叶三之爱画,是真爱。不卖钱,不炫耀;生时相伴,死亦相伴,把生命交给了画,或是把画交给了生命,这比痴更狂,比狂更癲,这疯痴癲狂,只在自己的思想一生信念里,而不显露于现实生活之中,这该是怎样的品格,最高境界的鉴赏家不在评画,而在藏画;不是把画藏在家里,而是藏在自己的生命里,这就是叶三。
其次,也可以理解为顺序排列的“第一个”,还有很多的鉴赏家,他是“第一个”。
除了他还有谁是鉴赏家呢?
季先生是个鉴赏家吗?小说里他是个著名的画家,但他不也是鉴赏家吗?他识人,知道哪个是真喜爱画,是真懂画;哪个人的品性高,哪个人志趣雅,他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挑选极精,一辈子只允许叶三一人进入他的画室,可谓凤毛麟角了。而对于绘画艺术的考究,又不同于一般,他爱李复堂,却又不遵循李复堂,独创一家,没有鉴赏家的魅力与手段怎能独创一境。
叶三的儿子,是卖布的,可是卖布也卖得极为精彩,撕布撕出了艺术味,尤其是当他们把季先生的画和他们的父亲一并埋掉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这两个儿子有着怎样的心情呢?至少,把父亲教给他们做人的品格表达出来了,没有因为这些画价值连城而违背父愿,而敬重着父亲所敬重的艺术品,这难道不也是鉴赏家风范的显露吗?
另外,日本人作为一个商业社会的代表出现了,但他又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人物,他洗手、焚香、恭拜,一片虔诚;不断惊叹“神品”,喜爱之情亦是溢于言表;可是当叶三拒绝他的时候,他虽然惋惜,但亦无可奈何,尊重了叶三的观点,不能不说,这个日本人远道而来,虽从商业社会走来,但并未被金钱浸染,骨子里仍然是一个鉴赏家的清高气度。
综观全篇,小说里的鉴赏家不止一个,这是一个群体,一群具有鉴赏家眼光与资质的生活中的人,他们用鉴赏家的眼光塑造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