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入展靠关系吗?入展作者亲授3个创作技巧,普通人也能提升入展率

(2025-08-27 08:59:22)
标签:

收藏

图片

文化

育儿

杂谈

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多年学习后,都会想用作品检验成果、投稿参赛。但现实中,有人一投即中,有人却多次名落孙山。这时不少人会疑惑:书法入展需要靠关系吗? 甚至有人觉得 “没关系就难入展”,进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

其实,一位多次入展的书法家曾明确表示:“只要作品质量过硬,和有没有关系毫无关联,书法入展关键在于找对创作方法。” 就像某届书法大赛的这幅入展作品,整体风格鲜明、个性突出,但也有人质疑 “字形丑”,认为 “评委喜欢丑书,写丑就能提高入展率”。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听听这幅作品的作者,分享他的书法入展创作经验,或许能解开大家的困惑。书法入展靠关系吗?入展作者亲授3个创作技巧,普通人也能提升入展率

徐朝江书法《爱莲说》

一、书法入展创作第一步:深耕古人书法,多体兼学打基础

作者坦言,早期学习隶书时,只是单纯临摹某一本字帖,以为学好一本就能掌握书法精髓。但随着学习深入才发现,书法各书体相通,单靠一本字帖难成气候,必须 “多学兼学” 才能积累足够功底。

他本身偏爱典雅雄浑的隶书,也喜欢方正雄健的魏碑 —— 要知道魏碑由隶书演变而来,却形成了独特的峻厚风格,二者堪称 “母子书体”。因此在取法上,他花大量时间深入学习两汉隶书(不同风格、字形的两汉隶书都逐一钻研),同时系统打磨魏碑技法。正是这种对古人书法的深度钻研,为后续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这也是书法入展作品的核心前提。书法入展靠关系吗?入展作者亲授3个创作技巧,普通人也能提升入展率

许建军书法《物来顺应》

二、书法入展关键技巧:立足自身优势,做好书体融合创作

“以前写隶书,总不敢跳出隶书的固有框架,结果作品显得呆板,很难在大赛中出彩。” 作者回忆道,后来观察往届书法入展作品才发现,多数获奖作品并非纯单一书体,而是经过 “书体融合创作” 的二次加工。

于是他尝试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隶书创作中,融入擅长的魏碑风格。比如在隶书的笔画结构里,加入魏碑的方正笔意和峻厚质感。没想到这样的融合效果惊艳 —— 既保留了隶书的典雅,又增添了魏碑的刚劲,作品个性十足、让人耳目一新。这也印证了:书法入展不是固守一种书体,而是用自身优势做合理融合,让作品既有传统根基,又有创新亮点。书法入展靠关系吗?入展作者亲授3个创作技巧,普通人也能提升入展率

李孟尧书法《山居秋暝》

三、书法入展加分项:强化作品艺术性,巧用矛盾关系

观察历届书法大赛的入展书法作品会发现,几乎所有优秀作品都注重 “艺术性表现”。作者解释,书法的艺术性其实不难,核心是在作品中合理运用 “矛盾关系”,比如:

字形上的 “大小对比”“正侧变化”;

墨色上的 “干枯浓淡层次”;

空间布局上的 “疏密搭配”“黑白平衡”;

点画上的 “粗细过渡”。

关键在于这些矛盾关系要 “自然融入”,不能刻意堆砌。比如写一幅隶书融合魏碑的作品时,墨色浓淡要跟着字体节奏走,疏密布局要贴合整体章法,这样呈现出的作品才会灵动有气韵,而不是生硬的技巧拼凑 —— 这正是书法入展作品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当然,书法入展创作方法不止这一种,但核心逻辑是相通的:要有 “合理的取法”(深耕古人书法)、“适当的融合技巧”(立足优势做书体创新)、“到位的艺术性表现”(巧用矛盾关系)。而且书法风格多样,不必刻意追求 “丑书” 或某一种固定风格,只要结合日常所学、发挥自身优势,普通人也能创作出符合入展标准的好作品。

说到底,书法入展靠的不是关系,而是扎实的功底和科学的创作方法。只要找对方向、坚持练习,你的作品也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