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强花鸟画赏析:笔墨含清韵,传统见新姿

(2025-08-14 08:42:38)
标签:

杂谈

在当代花鸟画画坛,画家高强以其质朴的艺术追求与深厚的传统功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作之路。他踏实学画、虚心学文,更恪守做人操守,这份初心让他的作品摆脱了俗气、火气与滞气,尽显雅气、清气与朴拙之气,成为当下花鸟画领域中辨识度极高的存在。

高强花鸟画赏析:笔墨含清韵,传统见新姿

高强(南榖小莲):1970年生于山西祁县,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97年进修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尤丽亚·洛曼油画研修班,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艺术交流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田园画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画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贾广健工作室首届研究生、《美术观察》特约主持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设色没骨草本花卉》、《高强花鸟画集》、《平水文心》等。

个展:

2013年11月,北京经典视觉美术馆《平水文心》作品展

2012年9月,山东青岛燕海美术馆《中国风韵---高强花鸟画作品展》

2011年8月北京大千画廊高强(南榖小莲)水墨花鸟画作品展

1997年山西临汾黄金书屋高强个人作品展

1995年8月山西祁县文化馆高强个人作品展

群展:

2015年2月北京月墨韵文化辞旧迎新岁,感恩三春晖之春光乍现—当代青年工笔迎新展

2015年1月中国艺术品投资“澄怀味象”—中国名家作品推荐展

2015 年1月深圳意象美术馆“水墨风华”----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

2014年10月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十周年教学成果展

2014年10月北京一得阁丹凤朝阳美术馆“道法自然”贾广健工作室五人展

2014年9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全国第三届实力与价值名家邀请展”

2014年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线描展

2014年1黄胄美术馆“观乎人文”百家邀请展

2013年3月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返本开新”首届学术邀请展

2013年7月在贾广健艺术馆参加“喜看美丽新永清国画名家采风行”作品展。

2012年11月在贾广健艺术馆参加京津冀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9月贾广健艺术馆“美丽新永清作品展”

2012年8月文化部“中国艺术产业博览会”作品展

2012年7月中国国家画院“金石湾”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9月中国国家画院“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作品展

2012年9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全国第二届实力与价值名家邀请展”

2011年7月中国国家画院师生优秀作品展

2008年9月山西省第五届美术作品展高强花鸟画赏析:笔墨含清韵,传统见新姿

高强的花鸟画创作,始终扎根于传统土壤。他深耕宋元花鸟画的灵动意趣,笔法间可见古人对自然生机的细腻捕捉;同时又融入明清花鸟画的朴拙之味,让作品在雅致中多了一份厚重感。尤其在花鸟写生与蔬果写生作品中,他既保留了传统笔墨的精髓,又注入了对现代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形成了 “独树一帜” 的艺术风格,让观者在传统意境中感受到时代气息。

高强自号 “南榖小莲”,其背后蕴含着对家乡与艺术的双重情怀。“南榖” 源自其家乡 “南谷丰”,承载着对故土的眷恋;“小莲” 则既因仰慕莲花的高洁与灵韵,也因画史上有 “老莲”(陈洪绶)这样的巨匠在前,取 “小” 字以表敬畏之心。这份对传统的敬畏与对自然的崇尚,也深深融入他的笔墨之中,让其作品在日积月累的研习与熏染下,逐渐吃透中国画 “笔与墨、形与意” 的精髓,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高强花鸟画赏析:笔墨含清韵,传统见新姿


观赏高强的作品,最直观的感受便是 “笔墨清新,气韵生动”。他的创作根植传统却不泥古,大胆求新中渐显个人见解:笔下的牡丹雍容、大丽绚烂、菊花傲骨、莲花清雅、蜀葵挺拔,皆得自然之润泽,通自然之性灵。画面中枝叶花朵顾盼相辑、疏密相生,在写意之间追求 “古淡天然” 的雅境,于寻常题材中开辟出新意,真正做到了 “取俗立新”。

在高强的创作中,“没骨” 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得益于他受教于贾广健先生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他对传统的深入溯源 —— 上追北宋徐崇熙、清代恽寿平的没骨写生之法,将古法与今意相融。他常以富贵题材入画,其中石榴是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内容之一,不仅因其形态饱满、色彩鲜明,更因其蕴含 “多福吉祥” 的美好寓意,让作品在艺术价值之外多了一份人文温度。高强花鸟画赏析:笔墨含清韵,传统见新姿

中国画历来是修心养性、表达性情的载体,古人于一花一虫中寄托胸臆,作品便成了作者性情雅俗、修养深浅的镜子。高强的画中,最动人的正是花叶间流动的气韵 —— 那份于繁华或俗常中透出的超脱,让人明白:驾驭笔墨的力量从不只在技法,更源于内在的修养与情感。对他而言,修花修叶早已是一种宁神静气的修行,这份在传统中扎根、又向新时代生长的艺术态度,恰是其作品最值得品读与传播的价值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