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水墨山水画艺术:北势南韵的当代重构与新境营造

标签:
收藏图片文化育儿杂谈 |
在当代水墨山水画领域,周铭以其 "北势南韵" 的独特艺术语言与 "笔墨丘壑互生" 的创作理念,构建起既具传统渊源又富现代品格的山水图式。其作品兼具宋人山水的雄浑格局与元人笔墨的精微韵致,在古今交融中开辟出一条直指心灵的山水新境,成为当代水墨山水画创新的重要实践样本。
https://www.jyzzh.com/images/upload/image/20250514/20250514091541_46968.jpg
周铭,字德麓,号椟山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首都书画院理事;北京国艺名人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京华美术馆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现代管理大学书画艺术研究员;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东方名人书画院签约画家;被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本人擅长山水画创作,其作品得北方凝重、浑厚、雄奇为基调,汲取南方清韵、逸远、秀美的构图,运用笔墨技法并通过造型特定的诗化境界来表现山川的灵动与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从而形成了“独在古意新境, 妙在北势南韵”的个人画风。传达着进取、积极的主流文化精神。
近年来多次参加全国各种书画大展赛并获奖:2019年六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诗境禅心》个人画展;2020年参加“众妙之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和《澄怀观道》当代中国名家学术精品展
;2021年参加了“百位艺术名家献礼建党100周年”,《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21.中国画邀请展》;2022年《咫尺乾坤》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小品展;2022年《墨香》中国教育电视台课程录播;2022年《百家百景》当代中国名家学术研究展;2023《臻美大境》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笔墨品鉴展;2023《中欧艺术对话22次访欧交流展》2023年《文心雅正》当代六十位书画名家邀请展;2023《尚道开新》中国画名家精品展(荣宝斋呼和浩特主办)2023《出新出彩融时代》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画家周铭作品鉴赏。
https://www.jyzzh.com/images/upload/image/20250514/20250514091558_99535.jpg
一、传统渊源与时代新诠:从古典图式到个性语言的蜕变
周铭的山水创作深植传统文脉,尤重宋元笔墨精神。他师法范宽的雄峻骨体、王蒙的繁密皴法、米氏的烟云意象及石涛的清新格调,却绝非简单摹古。其笔下层峦叠嶂的深远空间(如《青山碧水乡间情》)继承宋人
"三远法" 的空间建构,却以现代构成意识重组丘壑,使传统图式焕发新的视觉张力。墨法上融合龚贤积墨之厚重与黄宾虹 "五笔七墨"
之变化,通过干湿浓淡的层次叠加,营造出 "蓊郁灵透" 的现代山水意境 —— 既有北派山水的磅礴气势,又含南派水墨的温润秀雅,形成
"骨体坚实而气韵流宕" 的独特风貌。
https://www.jyzzh.com/images/upload/image/20250514/20250514091654_48621.jpg
二、北势南韵的辩证融合:在雄浑与秀润间寻找平衡
周铭提出
"北势立骨,南韵生神"
的创作理念,突破传统南北派山水的二元对立。其作品《坐看平湖起云烟》中,主峰以斧劈皴塑造北派的雄强肌理,山间烟岚却以淡墨渲染出南派的朦胧韵致;《龙湾金田》则在满构图的繁密丘壑中,通过留白与光影处理(暗合西方绘画构成元素),使画面于雄肆中见空灵。这种融合并非简单拼贴,而是以
"天人合一" 的传统哲学为根基,将北方山水的 "崇伟型" 气象与南方水墨的 "温润感" 笔墨深度互文,最终达成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的理想境界 —— 既非宋人 "无我之境" 的冷峻,亦非元人 "有我之境" 的萧疏,而是饱含时代情感的
"壮美新境"。
https://www.jyzzh.com/images/upload/image/20250514/20250514091710_92984.jpg
三、笔墨丘壑的互生互动:在写生中激活传统基因
作为李可染
"写生变法" 的当代继承者,周铭坚信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创作路径。他遍访太行、华山、黄山等名山大川,在《泉落白云间》《深山藏古寺》等作品中,将对真山真水的观察转化为个性化的笔墨语言:以书法用笔勾勒山石轮廓(强化
"骨体"),通过皴擦点染的自由组合(释放 "性情"),使自然丘壑与笔墨程式在碰撞中重构。其写生非为写实,而是 "搜尽奇峰打草稿"
后的意境提炼 —— 如《宣和画谱》所言 "位置得宜则气韵生动",周铭通过现代构成意识重组传统
"经营位置",让古老的山水符号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https://www.jyzzh.com/images/upload/image/20250514/20250514091723_99982.jpg
四、从文人遣兴到时代颂歌:山水画的精神维度升级
区别于传统文人画的自我遣兴,周铭的山水创作始终饱含对自然大美的热烈颂扬。其作品少见孤寂萧寒之象,多现云蒸霞蔚、草木葱茏的盛世图景(如《金秋无声》中暖色调渲染的山林秘境)。这种转向既源于对
"绿水青山" 的时代观照,亦得益于他对 "笔墨当随时代"
的深刻理解:在保留传统笔墨精神的同时,注入现代审美中的视觉张力与情感浓度。美术评论家指出,周铭的山水
"消解了古今中西的对立,在传统法度与现代语境间找到了平衡支点",其作品中 "可行、可居、可游"
的生活意境,正契合当代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https://www.jyzzh.com/images/upload/image/20250514/20250514091736_17844.jpg
结语:在传承中开拓的山水新途
周铭的水墨山水画,是传统艺术在当代转型的成功范例。他以 "北势南韵" 的融合策略打破风格壁垒,用 "笔墨丘壑互生" 的创作理念激活传统基因,最终构建起兼具历史纵深感与时代鲜活度的山水新境。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陷入 "传统复制" 或 "形式游戏" 的窠臼时,周铭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创新,始于对传统精神的深度解码,成于对时代审美的真诚回应。其作品不仅为观者呈现了 "诗画同源" 的东方美学,更为中国山水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探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