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奖隶书作品解析:以茂密章法破局,解密当代书法创作新思路

(2025-05-02 09:12:39)
标签:

收藏

杂谈

图片

文化

育儿

在全国书法大赛中,一幅隶书作品凭借极具个性的章法处理脱颖而出 —— 通篇茂密却不显壅塞,大开大合间尽显张力,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典型范例。本文从章法布局、取法渊源、细节处理三方面,深度解析其创作逻辑与可借鉴的方法论。

金奖隶书作品解析:以茂密章法破局,解密当代书法创作新思路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为什么能入选全国书法大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作者在处理这幅作品的章法时,别具一格,用茂密的形式,让作品似乎在密集中更为茂密,这种氛围感十分强烈,突显了个性风格,然而周围的大空大白也打破了这一感受,因此,处理这种章法的方法,就是要让茂密更加茂密,让空白更加空白,这种大开大合的章法处理,显示了作者在章法上的处理能力,是很难得的。

我们从作品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它的正文内容中,看似有行无列,实则是无无列,只是四周留下了一定的规矩,整体上看是一个长方形,而从行间来看,虽然是竖着写下来的,而左右行间上却写得十分拥挤,这是当下书法家们在处理章法问题的一个大胆做法,因为很多书法家在书写这类作品时,往往都会在两个行间留下一定距离的行间距,以此来说明这是两个行,而这幅作品的做法恰恰是打破了许多人的做法,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


金奖隶书作品解析:以茂密章法破局,解密当代书法创作新思路

/images/upload/image/20250430/20250430171545_90493.jpg

在取法上,作者是遍学隶书书体,尤其是在《好大王碑》、《祀三公山碑》等摩崖石刻作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笔法上,作者多体融合,随心所欲地将各种笔法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作品之中,在字形处理上,并没有照抄照搬古人的,而是根本文本需要,进行字形上的有效变化,可以说,这种用笔和字形的处理方法,就是作者个人的书写能力,把古人的风格化为己有,着实是难能可贵。

这幅作品在章法上除了一个茂密的特点外,还在一个方法就是把茂密化解了的大空大白。我们可以看到,这幅作品虽然是有拼接处,作者用了三个片纸进行拼接处理,上部的拼接,是用了一个字的高度,这是一个大空白,但作者在这么大的空白处没有写一个字,而是在靠右部分盖了一个方形的印章,这个印章也很讲究,为什么不盖其它形状的印章?原因就是想要和正文的“方”相互响应,实在是用了心思的做法。当然,左边的题款部分,很稀疏地写了下来,并不茂密,可见作者在创作方法是非常成熟的。

最后一个就是字内小章法的处理也是达到了很巧妙的地步。所谓小章法其实就是指字的内部笔画的处理方法。我们仔细从每个字来看,作者在点画的处理上,非常小心地将让笔画在矛盾性上有所变化,为了增强字间的,也就是行与行的疏密关系,作者在某些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些长笔画,构成了大章法中疏密的对比关系。金奖隶书作品解析:以茂密章法破局,解密当代书法创作新思路


/images/upload/image/20250430/20250430171556_22828.jpg

结语:在「茂密」中看见创作野心

这幅隶书作品的意义,不止于技法层面的创新,更在于展现了当代书家对传统的重构勇气 —— 既深谙「疏密布白」的古法精髓,又以现代人的视觉经验重塑经典,最终达成「茂密而不杂乱,空灵而有根基」的艺术境界。对于学习者而言,其价值或许在于证明:当传统技法积累到一定程度,敢于打破常规、强化个性,才能让作品在万千书作中拥有「辨识度」。

你如何看待这种极致疏密的章法处理?在书法创作中,你更倾向于恪守传统还是大胆创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