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开胜:以传统为骨,以创新为魂,书写当代行书新篇章

标签:
收藏图片文化育儿杂谈 |
在当代书坛,龙开胜的行书作品以 “传统法度与现代意趣交融” 的独特风格备受推崇。不仅展现深厚的笔墨功底,更通过书法艺术传递文化哲思与生活美学。
/images/upload/image/20250331/20250331110330_22384.jpg
龙开胜,男,1969年8月出生,湖南隆回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 ,第十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国家画院研究员。
多次担任中国书协重要展览评委。中国美术馆出版《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名家专集龙开胜卷》, 上海《书法》杂志专辑出版《龙开胜楷书千字文 》字帖、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龙开胜字帖五种》、《龙开胜行书三字经》等。
曾获得首届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金奖、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大学展一等奖,文化部第十一、第十二届群星奖,第三届、第四届全军书法大赛一等奖等大奖十余次。
是全国第五届中华英才获得者。
荣获《书法》杂志2006年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十佳”书法家称号,被北京文联授予“首都文艺做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被评为北京市第五届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多次担任中国书协重要展览评委。
2014年3月,作为中国书法界唯一代表参加迪拜世界第六届文艺节,并作了题为《中国书法世界文化的光辉》的专题演讲。
/images/upload/image/20250331/20250331110405_86868.jpg
龙开胜行书《上善若水》深契传统法度,运笔以中锋为主,兼施侧锋,线条凝练劲健而不失灵动。墨色浓淡相生,润燥互济,行气贯通如流水潺湲,既得 “二王” 妍美韵致,又融米芾跌宕笔意,展现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的书道精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作品取法先贤哲思,以笔墨诠释水之 “柔而克刚、处下不争、滋养万物” 的至善品格,承载道家 “无为而无不为” 与儒家 “仁智兼备” 的文化内核,寓意君子当以水为镜,修谦和之德,养包容之心。
作品笔势流动如江河行地,结体静穆似深潭映月,于动静相生中演绎 “水德” 哲学。观之若见清泉洗心、洪波涤尘,既传递 “利万物而不争” 的谦逊境界,又彰显 “海纳百川” 的胸怀格局,将书法艺术升华为对天地大德的精神礼赞,予人 “澄怀味象” 的审美体验与 “见贤思齐” 的德行启迪。
/images/upload/image/20250331/20250331110440_78929.jpg
龙开胜书法作品《融通四海》,笔法苍劲洒脱。 起笔或藏或露,灵活多变; 行笔流畅自然,提按转折间尽显功力,富有节奏感。 笔画粗细变化丰富,增强了字体的立体感与表现力,粗笔雄浑有力,细笔坚韧流畅,刚柔并济。 结构上,字形宽博大气,重心平稳,各部分比例协调且相互呼应,疏密得当。 整体布局疏朗有致,字与字之间气脉相通,展现出书法家对行书章法的精妙把控 。
“融通四海” 寓意着在人际交往、商业往来或文化交流等方面,能够打破界限,广泛沟通与合作。 书法作品通过笔墨的演绎,使这一美好寓意得到升华,传达出一种豁达包容、积极进取、开放交流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以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视野去拥抱世界 。
/images/upload/image/20250331/20250331110507_16816.jpg
“惠风和畅”这个词出自王曦之的《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后引申为一切都很明媚和谐。
龙开胜作品《惠风和畅》笔势矫健灵活舒展,这四个大字是作者一气呵成的,虚处更犹如一屡春风轻轻拂过,像杨柳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细品之时,让人似乎真的能看到并感受到“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此幅作品挂在家中客厅相当不错,会让客人感受春风般的舒适感,甚至会有种“宾至如归”之感。当然将其挂在公司的会客厅、酒店大厅、茶楼、饭店等场合也非常适宜。








龙开胜的行书作品,凭借 “传统根基 + 时代创新” 的双重特质,成为书法爱好者与藏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上善若水》的哲学深度、《融通四海》的开放精神,还是《惠风和畅》的意境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