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妖猫传》之美,是美到骨子里的。
在Imax大银幕上看《妖猫传》是一次极其特殊的银幕体验,从各种层面都是。但无论从看之前的期待,到看之中的经历,直至看后半天的回不过神,美术在这种“特殊”里都占据了最关键的位置。
如果说近些年国产古装玄幻已经从各种方向冲击过我们的眼睛,《妖猫传》就是直接将这种冲击上升到了另一个维度。原本以为预告片中的那场极乐之宴会是最美的,但没想到电影开篇的两段场景就已经震撼到:
一段是空海和尚坐马车行在雨后的皇城里,青石板路泛着古意的光泽,配上唐城灰白色的墙帏与赭红色的殿柱,又一瞬间将身心沉静下来,顺利进入了故事。
空海的一袭白衣在这样的景致里,美不胜言。
另一段即是长安城最大的伎院“胡玉楼”中的一场戏,夜幕初上,水中楼阁次第亮起华灯,楼上的灯倒在水里,已经分不清哪里是真实哪里是倒影。在这样的声色里,张天爱跳起舞,银幕里的金吾卫们看到精神恍惚,银幕前的人不喝酒也看醉了。
陈凯歌导演拍戏在意的是感觉和风情。这两段戏用了两种颜色,一青一金,审美上的对比带来的是情绪上的转化,观众就这么轻易地被带进了他的感官世界里。
“真的就是真的,观众能看出真假。”这一点,陈凯歌导演其实一直都懂,所以《妖猫传》里的长安之景,全都是真的。像《赵氏孤儿》和《荆轲刺秦王》里真实的赵城和秦城一样,这次导演依然很任性,花了6年的时间,在湖北襄阳硬生生造出一座唐城。
像下面这样的场景,远景本应是绿布的部分全都是实景实拍,观众在看的时候自然会全情代入,没有丝毫的不和谐感,这其实就是尊重观众的眼睛,尊重观众“看得出来”的能力。在这方面,陈凯歌导演更像是一个匠人。
大量采用对称式的画面布局,也让整部片子显得庄重大气。回想起曾经的《刺秦》和《赵氏孤儿》,这应该算是导演在美术上的一大标签。
更不要说那场美轮美奂的极乐之宴了。
除了在审美方面的完美主义外,如果稍多了解些《妖猫传》背后的故事,似乎这样的大动干戈有其更深的含义。
就在不久之前陈凯歌与老梁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了一场对谈,一说起盛唐,导演就像孩子一般兴奋了起来,掩藏不住对那个一千多年前时代的痴迷。
“那时的中国正是最开放,最繁荣的时候,也正是这种开放孕育了这样的故事。”陈凯歌如是说。也许导演心里的唐朝,就是恢弘的建筑和喧闹的市井,就是金碧辉煌的“花萼相辉楼”和如梦如幻的“胡玉楼”,就是马蹄踏过青砖和太液池里的一杯酒。
陈凯歌是如此的执拗,他要拍心里的唐朝,就要造一个唐朝出来。
对于导演来说,也许只有真的置身在唐城里,真的穿越回千年之前,才能确保自己把这个故事讲好吧。
《妖猫传》的故事,其实也关于执念。
围绕着故事的中心人物杨贵妃,故事里的所有人都有着自己所执着的东西:黄轩扮演的白居易,执着于要把《长恨歌》写到完美,所以他就一定要探清前朝贵妃隐秘的命运,不管这会不会让他置身险境。
日本演员染谷将太扮演的沙门空海,执着于要找到死生的真义,完成对大唐佛教密法的领悟。为此,他本可以置身“妖猫谜案”之外,却着了魔一般越陷越深。为了能体会杨贵妃死前的感受,他躺在贵妃的灵柩里,像个偏执的神探。
虽然脸上始终带着恬淡的笑,但和尚的内心早已是浪涛汹涌。
日本演员阿部宽饰演的阿部仲麻吕,作为日本遣唐使里官位做到最高的人,他内心隐藏着的是对贵妃的痴迷。为此他甚至不惜与天子对峙,同时他也是“妖猫谜案”最重要的记录者和破题人。阿部至死都没有再回日本,他把一生献给了大唐,也把一腔的热爱和痴情献给了大唐。
至于白鹤少年、唐玄宗、李白,各自都带着对杨贵妃的痴迷和执念,又将各自的影子投射上去,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不归路。白鹤少年中的白龙,原本无忧无虑,可见到贵妃就说出了自己的隐秘身世。李白为贵妃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写完把笔一扔,一字不改。
在贵妃面前,所有人都露出了原形。
而处于所有人执念中心的那个美丽符号杨贵妃呢?她又是怎样一个人?
杨贵妃看上去没有执念,却是《妖猫传》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不光是因为她倾国倾城的相貌,更是因为她眼睛里常带着的忧伤。和白鹤少年初次见面,贵妃突然就说起,自己从小无父无母,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己最懂。
在玄宗朝的那场震惊历史的“红颜祸国”事件里,风暴眼里的贵妃一直是哀伤的。她知道自己只能被命运向前推着走的结局,也知道自己终将与人世间的真爱擦肩而过。如果说她有什么执念的话,那就执拗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于是她任由别人的崇拜和伤害,诋毁与守护。这些她全盘接下,成了封建帝制下中国女性的图腾。
一桩妖猫奇案,没有严格的好人与坏人,所有人都陷在自己的内心牢笼里出不来,这是《妖猫传》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
不疯魔不成活,是陈凯歌导演镜头下的人物,也是陈凯歌导演自己。
看电影之前我一直在想,这部电影如果交给其他人拍,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看过之后,我知道答案了:《妖猫传》只属于陈凯歌。这是一个中国唐朝的故事,虽然蓝本是日本作家梦枕貘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陈凯歌导演曾拍出过《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和《梅兰芳》,是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的人。
这就造成了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那就是《妖猫传》既特别中国,又有日本视点,它同时占据了文化天平的两端。在美术、表演、台词、故事结构、精神内核的各个方面,《妖猫传》中都同时闪耀着中国和日本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
正如片子的开头是陈凯歌拿手的宫廷戏,而结尾却带有了日系热血风一样,文首提到的“独特观影感受”,除了美术,就是这种碰撞了。而这种碰撞,恰恰符合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真实。
所以除了美景,陈凯歌心里的盛唐还有一种“盛唐精神”在,古意弥漫,却又不乏激情;开放包容,内里却一以贯之,这就是盛唐的精神。
陈凯歌已经回去了盛唐,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