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陶杯”论文写作指导

(2017-08-22 18:04:31)
分类: 漫路科研

教师,以研究的名义成长

                                  ——“师陶杯”论文写作指导

                 

感谢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无论是年龄、阅历,还是教学经验,在大家面前我都只能算是浅薄的,谈论文的写作指导,更是不恰当的。因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就“师陶杯”论文的写作,与大家作一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惜我真正意识到教育研究重要性的时候,已经是工作后的第四个年头了。从当初的两年边工作边考研,到第三年的公务员备考,我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这个角色,忙碌的工作留下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面孔,除此之外,竟然再无其它。直到后来在玻璃橱窗中看到了陈明钟老师的名字,我才似乎寻找到了方向。当初,与我并肩而行的同事还是很多的,可是走着走着,我愈发觉得孤单了。曾经不止一个同事善意地提醒我“评职称的话,论文有一两篇就足够了”,我也微笑答曰“闲来无事写写玩罢了”。个人觉得,阅读与写字无非是一种兴趣和生活状态,与职称无关,与功名无关,淡泊视之,方得静心。

基础教育研究的本意是: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因此,从广泛意义上讲,我们许多教师一直都在进行行动研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只不过还没有统筹成为一个系统,还没有总结成为有价值的文献成果。各类论文竞赛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教师对实践教学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并将研究成果反馈应用于新的实践教学。

一、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困惑、思考、下笔、修改、完善的周期,我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选择研究主题

论文选题的途径通常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班级管理工作的困惑、学科教研活动的感悟、教育期刊杂志的引导、他人已有成果的学习几个方面。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思考的内容,教书育人是一种“田野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时时刻刻都在教育的“现场”。我们可能会抱怨课堂教学很辛苦,会担心课堂上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会忧虑学生各种不端的言行。但正是在这种动态的的、冲突的、发展的变化之中,我们方才获得了教育教学的一手实践材料。

(二)查阅参考文献

一般,我们以选好的主题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一方面看看这个主题已有的文章多不多,话题是否陈旧;另一方面,搜索到的参考文献恰好给我们提供参考,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他人的写作角度和内容,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三)选取框架案例

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获得初步的写作灵感,主要包括标题的拟定、框架的安排、案例的使用等。个人觉得一篇好的文章,框架的系统性、连贯性很重要,也就是所谓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的拟定。拟一个准确、亮丽的小标题,每个标题之间要形成逻辑关系,小标题和题目之间也要形成逻辑关系。

例如2015年特等奖杨军老师的文章:

“异在”对“异化”的救赎

 ——教育哲学视阈下童年生态的文化表达

一、 抽丝拨茧,童年作为生长性存在的现实焦虑

(一)抽丝:抽象儿童生长空间的异化现实

(二)剥茧:剥开儿童教育内涵的异化本质

二、无中生有:童年作为空间性存在的哲学阐释

(一)对“无”的现象之思抵达“有”的观念的哲学思维

(二)对“尚有”的理解指向对“贵无”真意的价值溯源

三、异在对异化的救赎:童年作为价值性存在的教育表达

(一)表现与存在:文学创造了儿童的成长空间

(二)此在与彼在:节日丰富了儿童的成长空间

(四)成文、查重、修改、完善

根据思路,初步撰写文章,通过查重(学术不端检测)来检测抄袭率,过高则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阶段性地进行反复修改,直至文从字顺、像模像样。

二、论文写作的方法

(一)题目

1.直接: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述内容。

2.具体:准确把握论文的基本论点。

3.精炼:不宜过长,尽量不超过20字,必要时候可以用副标题。

4.醒目:能一目了然,引起读者注目。

2015年特等奖论文题目

1.有文的教学更平衡: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2.校园边缘文化:儿童成长世界里不可忽略的风景

3.“自牧式”学案的“圈地运动”

4.高中单亲学生心理问题透视及消解策略

5.构建潜能释放场,发展高阶思维力

6.“半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7.教育伦理中的“善”与“正当”

8.文本解读的三种视角——以琦君的《春酒》为例  

2016年特等奖论文题目:

1.隐藏的道德:透视“奖励的惩罚效应”

2.课文VS原文:摭谈经典改编文的阅读教学

3.议、异、义:“后茶馆式教学”在综合实践中的“三Y”立场

4.沉默的发言者—对3次小学生课堂发言的观察和思考

5.戏剧元素:重拾音乐课堂儿童失落的存在感

6.从“自我意识”到“读者意识”——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逻辑起点到底在哪里?

7.数学迁移:在“形象”与“抽象”中构建 “具象”

8.吴中区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调研报告  

(二)摘要和关键词

1.短,一般以200-300字为宜。

2.精,内容准确、精炼,把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多写一个可有可无的字。

3.全,一篇提要是一篇独立的短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独立成篇。要素一般有:背景+目的 +方法+观点(内容简介)+结果(意义)+结论等。

4.,不加评论(只对论文内容作忠实介绍),不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作自我评价,不与他人成果互相对比,不与正文、前言或结论的语言雷同。

5.,论文的摘要,应该是在论文写好之后,才去写它。

(三)正文

1.引论

三大方法:阐明概念、提出问题、讲述事例

四大内容:

1)要提出问题并交代问题提出的背景,以衬托问题的重要性;

2)要说明研究课题的价值、意义,有助于读者领会其学术观点;

3)要简述论文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写的,以使读者作为选读的依据;

4)要说明论文的研究范围、特点,概括论文的精髓(主要观点),以利于读者在读正文前就对论文的精华有所了解。

2.本论

本论部分是全文的重心,字数当最多。内容上,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点与案例相结合,要有自己原创的鲜活案例,避免抄袭他人的已有经验。形式上要尽量整齐、工整。

例如2015年特等奖文章提纲:

构建潜能释放场,发展高阶思维力

一、高阶思维的辨识 

二、高阶思维的主要教学价值体现

(一)从静到动,引发相信学生的主动之意

(二)从迷失到彰显,依靠学生的转化之美

(三)从低到高,呈现解放学生的创新之乐

(四)从外到内,实现发展学生的成长之需

三、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探索

(一)高阶思维教学方式的要素分析与整合

(二)建构学生潜能释放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力

1.建构目标场,发展学生高级思维之根本

2.建构思维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之核心

3.建构情感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之保证

4.建构生活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之延伸

3.结论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是在本论基础上的概括、总结、提高,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结论应与本论部分的立论相一致。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不应脱节。结论往往是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对今后发展的展望。

结论的五种写法

1)总结式:总结概括全文

2)探讨式:提出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注意式:对问题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

4)对策式: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5)展望式:展望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前景。

(四)参考文献

1.注意格式

2.一般不少于五个

3.尽量以近几年的为主

余秋雨为了内心的理想和写作,不惜辞去一切职务,孤身一人考察黄河、长江和那些被埋没了的古老遗迹。我们教师每天都在实践的土壤上耕耘,又为何不去收获那幸福的硕果?

祝愿大家在平凡的教学研究中,收获幸福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