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陶杯”论文写作指导
(2017-08-22 18:04:31)分类: 漫路科研 |
教师,以研究的名义成长
感谢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无论是年龄、阅历,还是教学经验,在大家面前我都只能算是浅薄的,谈论文的写作指导,更是不恰当的。因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就“师陶杯”论文的写作,与大家作一交流。
基础教育研究的本意是: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因此,从广泛意义上讲,我们许多教师一直都在进行行动研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只不过还没有统筹成为一个系统,还没有总结成为有价值的文献成果。各类论文竞赛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教师对实践教学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并将研究成果反馈应用于新的实践教学。
一、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困惑、思考、下笔、修改、完善的周期,我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选择研究主题
论文选题的途径通常有: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班级管理工作的困惑、学科教研活动的感悟、教育期刊杂志的引导、他人已有成果的学习几个方面。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思考的内容,教书育人是一种“田野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时时刻刻都在教育的“现场”。我们可能会抱怨课堂教学很辛苦,会担心课堂上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会忧虑学生各种不端的言行。但正是在这种动态的的、冲突的、发展的变化之中,我们方才获得了教育教学的一手实践材料。
(二)查阅参考文献
一般,我们以选好的主题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一方面看看这个主题已有的文章多不多,话题是否陈旧;另一方面,搜索到的参考文献恰好给我们提供参考,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他人的写作角度和内容,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三)选取框架案例
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获得初步的写作灵感,主要包括标题的拟定、框架的安排、案例的使用等。个人觉得一篇好的文章,框架的系统性、连贯性很重要,也就是所谓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的拟定。拟一个准确、亮丽的小标题,每个标题之间要形成逻辑关系,小标题和题目之间也要形成逻辑关系。
例如2015年特等奖杨军老师的文章:
“异在”对“异化”的救赎
一、
(一)抽丝:抽象儿童生长空间的异化现实
(二)剥茧:剥开儿童教育内涵的异化本质
二、无中生有:童年作为空间性存在的哲学阐释
(一)对“无”的现象之思抵达“有”的观念的哲学思维
(二)对“尚有”的理解指向对“贵无”真意的价值溯源
三、异在对异化的救赎:童年作为价值性存在的教育表达
(一)表现与存在:文学创造了儿童的成长空间
(二)此在与彼在:节日丰富了儿童的成长空间
(四)成文、查重、修改、完善
根据思路,初步撰写文章,通过查重(学术不端检测)来检测抄袭率,过高则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阶段性地进行反复修改,直至文从字顺、像模像样。
二、论文写作的方法
(一)题目
1.直接: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述内容。
2.具体:准确把握论文的基本论点。
3.精炼:不宜过长,尽量不超过20字,必要时候可以用副标题。
4.醒目:能一目了然,引起读者注目。
2015年特等奖论文题目
1.有文的教学更平衡: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2.校园边缘文化:儿童成长世界里不可忽略的风景
3.“自牧式”学案的“圈地运动”
4.高中单亲学生心理问题透视及消解策略
5.构建潜能释放场,发展高阶思维力
6.“半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7.教育伦理中的“善”与“正当”
8.文本解读的三种视角——以琦君的《春酒》为例
2016年特等奖论文题目:
1.隐藏的道德:透视“奖励的惩罚效应”
2.课文VS原文:摭谈经典改编文的阅读教学
3.议、异、义:“后茶馆式教学”在综合实践中的“三Y”立场
4.沉默的发言者—对3次小学生课堂发言的观察和思考
5.戏剧元素:重拾音乐课堂儿童失落的存在感
6.从“自我意识”到“读者意识”——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逻辑起点到底在哪里?
7.数学迁移:在“形象”与“抽象”中构建 “具象”
8.吴中区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调研报告
(二)摘要和关键词
1.短,一般以200-300字为宜。
2.精,内容准确、精炼,把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多写一个可有可无的字。
3.全,一篇提要是一篇独立的短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独立成篇。要素一般有:背景+目的 +方法+观点(内容简介)+结果(意义)+结论等。
4.“不”,不加评论(只对论文内容作忠实介绍),不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作自我评价,不与他人成果互相对比,不与正文、前言或结论的语言雷同。
5.“后”,论文的摘要,应该是在论文写好之后,才去写它。
(三)正文
1.引论
三大方法:阐明概念、提出问题、讲述事例
四大内容:
(1)要提出问题并交代问题提出的背景,以衬托问题的重要性;
(2)要说明研究课题的价值、意义,有助于读者领会其学术观点;
(3)要简述论文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写的,以使读者作为选读的依据;
(4)要说明论文的研究范围、特点,概括论文的精髓(主要观点),以利于读者在读正文前就对论文的精华有所了解。
2.本论
本论部分是全文的重心,字数当最多。内容上,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点与案例相结合,要有自己原创的鲜活案例,避免抄袭他人的已有经验。形式上要尽量整齐、工整。
例如2015年特等奖文章提纲:
构建潜能释放场,发展高阶思维力
一、高阶思维的辨识
二、高阶思维的主要教学价值体现
(一)从静到动,引发相信学生的主动之意
(二)从迷失到彰显,依靠学生的转化之美
(三)从低到高,呈现解放学生的创新之乐
(四)从外到内,实现发展学生的成长之需
三、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探索
(一)高阶思维教学方式的要素分析与整合
(二)建构学生潜能释放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力
1.建构目标场,发展学生高级思维之根本
2.建构思维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之核心
3.建构情感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之保证
4.建构生活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之延伸
3.结论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是在本论基础上的概括、总结、提高,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结论应与本论部分的立论相一致。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不应脱节。结论往往是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对今后发展的展望。
结论的“五种写法”
(1)总结式:总结概括全文
(2)探讨式:提出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注意式:对问题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
(4)对策式: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5)展望式:展望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前景。
(四)参考文献
1.注意格式
2.一般不少于五个
3.尽量以近几年的为主
余秋雨为了内心的理想和写作,不惜辞去一切职务,孤身一人考察黄河、长江和那些被埋没了的古老遗迹。我们教师每天都在实践的土壤上耕耘,又为何不去收获那幸福的硕果?
祝愿大家在平凡的教学研究中,收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