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2014-08-28 09:43:50)
钱币的收藏价值通常是根据该钱币的存世的多少,年代的久远程度以及在货币史,钱币学上的地位来决定的,钱币的等级有珍、罕、稀、少、多之分。一般认为对那些地位重要而存世又不超过50牧的钱币,基本上可列为珍稀品,现综合钱币专家们的研究结果,对珍稀钱币择要介绍如下:http://b144.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Ghvd4HmlZYX*J5WG171jMwdxGTprVWUv9PN6Xb2YmF4!/b/dC*441XVDgAA&bo=jACGAAAAAAAFACk!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1、 三孔布:战国早中期赵国铸币,面方有文雁乡,虞阳、上专、安阳、来台、宋子、新乘、北九门、上苑等二十几种。背文分两、十二铢两等到纪值。

旧称三窍布。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形同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分大、小二型,各布均以计重。大布通长5.5厘米,重8克上校,背文十二朱即半两。大小布值恰好为21。世传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妬邑等;1983年山西朔县又出土一枚仅见的宋子,计约15种左右。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极微,迄今国内仅藏数十枚,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

三孔布-考证

三孔布考证有三种观点:

1. 三孔布以朱两计重系秦制,当为秦铸;

2. 形制雷同赵圆足布,出土均在赵故地,是为赵币;

3. 战国末年秦占赵后赵地所铸货币。

三孔布-特点

三孔布是有三个孔的圆足布,是战国末期由秦铸行的一种圆足平首布,其特点非常显著:圆肩、圆首、圆裆、圆足,与圆足布特征相似,不同之处是在其首部和两足之上各有一个圆形的穿孔,因此而得名三孔布或称三窍布。三孔布正面铸有地名,背面铸有数字,如一、二、廿、四十、七十等,背的腹部铸有记重文字

孔布-历史

  三孔布是战国时期的铸币。持秦国布币来论者认为,秦国派胡阳通过韩的上党攻赵的阏与,时为公元前270年。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显然是秦攻赵进军路线上的一个战略城市,三孔布有阏与布可以为证。 公元前236年,秦国派王翦、桓齮、杨瑞和攻赵,取阏与、撩阳、邺、安阳等城,三孔布中有安阳布可以为证。

  公元前229年,秦国又派王翦率上党郡兵攻井陉(今河北井陉),派杨瑞和带河间兵攻赵,这次进军路线上的城邑终由秦占领,所以三孔布是秦占领赵邑时当地出现的铸币。

  有学者认为三孔布面文地名均为赵地,三晋亦用为重量标度。也有学者认为三孔布为公元前四世纪中山国所铸钱。中山国立国仅八十年,为白狄族(或称鲜虞)所建,战国时建都于今正定县,后迁都至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东北),至公元前三世纪为赵所占。中山国当时政治独立,军力强盛,工商及手工业都很发达。据说1975年在平山出土了大量成白布币,证实成白非赵币,并足以说明中山国所用之布币即为三孔布。

  三孔布断代归属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赵国铸;二、秦占赵地后铸;三、中山国铸。三说中,以目前资料论证,似为战国晚期铸币,可能属于赵国所铸。

三孔布发现较晚,传世品极稀少。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流出国外者颇多,日本银行所藏三孔布多达二十枚左右。19844月,在山西省朔县出土的宋子三孔布,为有出土记录之开始,极其珍贵。

  http://b143.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VhslWsT99bemdRe1U6fi78CAl.rwfYAAzlsXZJO3EjA!/b/dMCoPVVtDQAA&bo=DQF6AQAAAAAFAFQ!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三字齐刀 
 
六字齐刀
 http://b142.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Lvd4w6j2hVFqMleFsNTBnIL8pOGRXb438VW69Rn9wUY!/b/dAnDr1TNDgAA&bo=gALEAwAAAAAFAGY!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2、齐刀:战国中晚期齐国铸。面文有三至六字。 
三字刀

  齐法化通常长17.8-19厘米,宽2.6-3厘米,重40.8-52.4,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白、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中最多的一种,且无减重现象,是最稳定的货币。

六字刀

  齐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承梁惠王求魏侯代请于周,周王立田和为齐侯,正式建立齐国,乃铸造邦刀纪盛。所以其文字定为齐造邦长法化,背文多一字,通长18.2-18.5厘米,宽28-29厘米。这种刀的范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缘的,一种是断缘修补的。因此有人认为造“邦刀应该铸过两次,第一次在安王十六年,当时被列为诸侯时,因为出于仓促,便把旧范精加修整,用来灌铸,所以有断缘的痕迹;第二次是在二十六年,从新雕刻钱范,大量铸造。这种刀币都出自石范,精美绝伦,一向被认为是刀币中的佳品。
汉唐至宋元明清的珍稀。 
  http://b144.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v8vTDki5Kzd8Crqn*tPn3.0XLuXw8YP.kKHiMcsTO*U!/b/dK9n4lWQDgAA&bo=mAAqAQAAAAAFAJA!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3、 国宝金匮直万;王莽天凤二年铸,存世极罕。

形体概述

  西汉末年王莽政权铸造钱币,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3厘米,面文为篆书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边长为2.8厘米,身面、背有直纹两道,纹内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背无字。

实物考证

  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有人认为是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该物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现今只有一枚完整钱存世,另有一枚只存上部半枚,且流失海外,不知所踪。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真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上图是2006年西安出土的国珍金匮五千。专家估计还会有当千,当百等。最近几年,西安附近累计出土十几枚此类钱币。

历史追述

  我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币,当推新朝王莽(8—24)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古铜币,面值为一万枚五铢钱。据史料记载,王莽在位16年,由于国库空虚,共进行了4次货币改革,每改一次,就搜刮老百姓一次。国宝金匮直万是王莽最后一次货币改革铸造的,其形状如葫芦。上部为方孔圆形,铸有国宝金匮篆字;下部为正方形,上铸篆体直万两字,字体十分精美;中部系一短颈,连接上下两部。在当时,万枚五铢钱,可兑换黄金一市斤,而一枚国宝金匮直万钱,竟值一斤黄金,可见其剥削之程度惊人了。

  国室金匮直万钱,由于面值过高,发行时间很短,清代之前没有发现其实物。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一农民在平地时发现两枚。一枚被古币收藏家张叔驯购去,另一枚被英人柳玛购去,后由上海集币家张晋购回。以后又归陈仁涛收藏,解放前夕,陈移居香港。50年代初,我国政府用重金将其购回,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史书记载

  据《汉·食货志》载,国宝金匮直万钱,乃方圆两枚合成。上泉为方孔圆形国宝金匮;下泉为方形直万。据说,目前存世的只有两枚半,是真正国宝级的收藏珍品。

  在李佑贤的《古泉汇》中,国宝金匮直万钱拓片为上方是一枚径约3厘米的方孔圆钱,钱面篆书写有国宝金匮”4个字;下方是一枚2.5厘米的正方形无孔泉,钱面用篆书写有直万二字。两枚钱连为一体,合称国宝金匮直万钱。

 金匮钱考一、国宝钱被发现概略

  国宝金匮值万钱,史籍失载。自清《古泉汇考》始见记述:道光戊申冬日,鲍子年孝廉自青门寄一拓本,文曰国宝金匮,篆书,甚遒劲,亦当是汉魏六朝之别品。云:陕西近时出土者,逾年,已酉,余归京师,适苏兆年自秦中寄售陈太师寿卿,寿即以赠余,因附记於于此,庚戌秋八月初五日。(见附图一)后不知所归。

  嗣后《钱汇》又见记录:“‘国宝金匮钱,面背肉好周郭,近於西安出土,为刘燕庭所得。曰国宝似正用品,曰金匮或取珍藏之义欤。亦无从查考。

  相继《杂录》又有著录:“‘国宝金匮圆泉,古泉汇载之。今余君挺生收有一品,下连方座,中有篆书直万二字,制作精妙,青绿满身,背无轮郭,据云,以千金购得之,真世间之尤物也,余君谓是新莽所铸,未知所本。此泉后也杳无音信。

  1921年西安出土了一枚完整的国宝金匮直万,经英国人纽曼收购后流入上海滩,引起很大轰动。为此上海《晶报》发表记新莽第一泉的文章。此品后归上海藏家张叔驯,抗战时期随主人远走他乡,不知归属。

  所幸,西安后又出土一枚,归上海藏泉大家陈仁涛,此钱完整无损、品相上佳,后随陈流入香港。解放后经张炯伯先生周旋,国家出面高价购回,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枚精美珍品,是国内仅存唯一的一枚,被文物界和泉界视为珍贵的孤品。

  近几年,西安地区又有出土发现,有一枚无方座的圆钱,有数枚铸造不精,尚有残缺的国宝金匮直万2005年西安晚报和《收藏界》杂志相继作了报道。

  高陵钱币博物馆2006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入藏了据讲是民国年间被密藏至今的极其精美的生坑国宝金匮直万,还有一起密藏的大泉五十、货泉、货布、大布黄千等一批。这枚国宝属长径版,上部圆钱与下部方座连接的径,比所见数枚明显长出。

 国宝金匮钱名考释之我见

《辞源》、《辞海》对金匮的释文

  (1)古时政府设立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石室、金匮之书。司马贞索隐: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2)以金属制成的藏书匮。《汉书·晁错传》对策:臣窃观上世之传,若高皇帝之建功业,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之所览,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3)金匮石室,亦作石室金匮:古保存书契之所。《汉书·高祖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注: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

  (4)国宝:国家的宝器。《左传·成二年》子得其国宝。注:指甗磐。后亦称杰出的人才或名贵的东西为国宝。《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5)匮:通柜。

王莽与金匮之密切关系

  既然金匮的典籍均在王莽之前已成皇家的重要藏书之所,王莽时被采用当属自然,更重要的是王莽从摄政到称帝金匮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居摄三年(公元8年)四川梓潼县一个叫哀章的读书人,见王莽有代汉而立之势,就制作了两个铜匮,一个上写天帝行玺金匮图,一个上写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某者,汉高祖刘邦。书中说,王莽继汉而立,为真天子,太皇太后应尊奉天命。图、书中都写着王莽和八个辅佐大臣的名字……

  十一月二十四日傍晚,黄昏时,哀章穿着黄衣,到汉高祖刘邦的祀庙,把两个金匮交给仆射(掌管事务的官员)。仆射马上报告王莽。次日,二十五日清晨,王莽郑重其事地来到高庙,拜受金匮神禅,戴上了皇冠去谒见太后,说明原委,是天命自己代汉而立。然后,来到未央宫前殿,在黄帝的宝座上坐下来,宣布自己代汉而立,定国号为,以12月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始建国元年元旦(公元8121日)在未央宫前殿隆重举行新朝皇帝登基大典。

  虽然,王莽代汉而立,在此前主、客观方面还有诸多如齐井石牛等事件,而哀章的金匮确是王莽代汉最直接最关键的一着。金匮自然是其代汉称帝的最大符瑞、最看重的国宝国宝金匮源出于此,当是不争的事实。

从莽钱制度,母子相权来看国宝金匮直万

  王莽居摄二年五月(公元7年)铸行了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与五铢并行。居摄三年(公元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拜受金匮,代汉而立,十二月即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按此计算居摄三年仅剩下五天,又要登基,又要拜相等一套国是还需忙碌,眨眼就是始建国元年正月,国宝金匮直万的铸行应在次间,又一倍相权于一刀平五千

国宝金匮取代了恐刘的刀币。始建国元年正月,王莽登上帝位高兴之余,又恐刘汉,以繁体字含卯、金、刀诏正月刚卯,汉代人的避邪,在正月卯日以金、玉或桃木为材料,制作成长条形,刻上避邪内容的文字,中间有孔,佩带在身,称为刚卯,大犯忌讳,刚卯、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均含卯、金、刀,遂颁令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更铸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即小泉直一,与大泉五十并行。这样国宝金匮直万钱,就成为王莽收兑富豪黄金最大值的货币。这里应注意的是,始建国元年正月,实际还是公元八年农历十二月,因此铸行国宝金匮直万;罢铸错刀、契刀、五铢钱;更铸小泉直一当以此为纪年。

试解国宝金匮铸行的几个谜团

  新莽朝铸行国宝金匮直万钱,已无可辩驳。但其却留下了诸多谜团,令人们费解。

疑点一:史料为什么失载。

  这要联系到新莽朝还有一种失载的货币——“布泉,在两汉夹缝里生存了十几年的新莽政权,就发生两种失载的货币,是何原因?记载这段历史的莫过于《汉书》。而《汉书》共卷一百,《王莽传》列卷九十九,分上、中、下。可见正统思想下班固修《汉书》时,对篡汉谋位的王莽是如何看待了。加之,此直万大钱也难于行久,失载便当属自然了。

疑点二:是否流通货币?

前已陈述了王莽得益于国宝金匮,心意于国宝金匮,留下了国宝金匮实物。铸行此物属何性质,历来无有下文。据失载和特别稀缺两种表现,窃以为属王莽为纪念金匮对其的贡献,而试图以纪念性质的大值货币,来推行其实施套取王侯贵族手中黄金政策的措施,取代已罢铸的错刀、契刀的职能,由于遭到抵制,无法实施,在短时间内夭折的一种货币。因而到现在仍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以上愚见,请方家见教。

注:本文参考书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辞海》、《辞源》、《古钱大辞典》、《收藏界》
http://b144.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zca*ZfHQhhTTRCiZx*aWm0e4sl78TnIuBl4vYlHFlW0!/b/dLZj31UrDgAA&bo=jACMAAAAAAAFACM!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4、 大泉五千;三国时吴国铸,史志未载,存世极罕。 
    
成色年代:公元239-246年。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大钱。篆书大泉五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五千。传世极少,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另有大泉当千、大泉二千,传世也较少。 http://b144.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tVWMYkZ5m44jPyvfmExajKjypsfpyh0z8P.nQvfGbOk!/b/dK9n4lWQDgAA&bo=mAAqAQAAAAAFAJA!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5、 咸通玄宝;唐玄通十一年(870年)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通字与众不同存世极罕。 
    
唐朝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直径2.2厘米,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唐钱第一珍,也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图为咸通玄宝的三个版,市场上仿品很多,收藏者要注意甄别。


6、乾元重宝一当二;唐乾元年间铸。别有当十、当五十两种。这种当二钱,历史上仅行用了二天,,存世极罕。

    http://b142.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Pqnq30mZ5qnD*nGYc8Xga8KJ69l1.LJsFP37xGhdNN4!/b/dGiqrFSWDgAA&bo=xwCVAAAAAAAFAHE!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图是2006年在宁夏吴忠出土的开平元宝。重20克,41豪米直径。

      http://b144.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km71tz*lI0qe7s.*ebcdeG70*fyubO.h3hIHv.m4KuI!/b/dA*r41XkDgAA&bo=xwCVAAAAAAAFAHE!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图是2005年在宁夏吴忠出土的开平元宝。20克,直径42毫米。

7、开平通宝、元宝;五代梁朱温铸,均为大铜钱。。 
   开平为五代梁朱温年号(公元907911),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开平通宝生坑有红绿锈,而开平元宝熟坑无锈。开平通宝一般被认作为真品,而开平元宝之证伪尚待考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

   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今天流于世上的开平通宝钱仅有大钱一种。它的形体仿照开元钱,但铸造制作上更粗糙,边廓不整齐。其钱径约3.4厘米,重量不能测定。铸造的开平通宝四个字,以隶书书写,从上往右旋读。这种铸造的钱世上流传极少,世上流传的小平的开平通宝开元通宝挖补以后改刻所成,还有一种被称为当十开平元宝的,经鉴定为赝品。

http://b142.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U1LonUvVWpl6QLpRZz7dF6Eimd6DktI0OKlKc9Nb140!/b/dJkprlSaDgAA&bo=jACIAAAAAAAFACc!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8、天成元宝;五代后唐天成年铸,元字右挑。 
   
天成元宝的天成为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天成年间(926-929年)明宗废铝锡铸造的劣等钱币,所铸成天成元宝。这种钱在制作上精整,文字十分清晰,钱径约2.3厘米,重3.4克左右,"天成元宝"几个字从上往右依次旋读。天成元宝因所出甚少,可谓五代钱中的珍稀之品。
9
、 大蜀通宝;五代后蜀孟知群在成都有称帝时铸,孟知群在位仅三个月,,钱文及形制与同时期孟昶广政年间所制的广政通宝近似。
http://b141.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92WATSRXRXgQRVucicXAES7umtfmh8H0PknxfMECuRk!/b/dGItF1TfHgAA&bo=IAOLAQAAAAAFAIo!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10、保大元宝;南唐主李景于保大年间铸,背有字,存世极少, 
    
五代十国古钱币。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南唐保大元宝背天,直径33mm,重11.8克,是品保大元宝大钱,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相关链接:

南唐李璟保大年间(943957年)所铸,昔被泉家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对于其铸地的归属问题,历来颇有争议,如单从面文上看,保大系南唐李璟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是钱应为南唐所铸;但其形制与背文字,存有楚马氏铸钱遗风,故又有楚铸之说。南唐铸币说认为:保大钱是李縖派兵攻入潭州(今湖南长沙)灭楚后所铸,其背文铭以字,只是因循楚地铸钱旧制,是一种纪念性质。楚铸说则认为:保大钱系马殷之子马希萼归附南唐时用其年号所铸。据史料载:自楚王马殷开天策府后,其铸钱背文多有天、策、天策、天府等字。马殷死后,曾遗命自次子马希声以后,王位由诸兄弟依次继立,违者斩之,结果造成了诸子争位,内乱迭起的局面。马希声在位二年卒,尔后马希范继立,再后马希广为王,马希萼因争位不胜,遂兴师大动干戈。后汉乾?元年(948年),南汉攻楚,相继占领了楚地贺州、昭州。马希萼也于次年秋组成静江军攻打潭州,被马希广打败后,经过一年调整,又重新大举进兵,自号顺天王,并向南唐称臣求助。潭州失陷后,马希萼自称楚王,袭天策上将军职。不久马希崇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王,囚马希萼于衡山而再起内乱,南唐遣大将边镐率兵直趋潭州,马希崇投降,楚灭。是品保大元宝大钱,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http://b143.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9QfunpnVhVjcYMgK6ZB0rGbnOah79uClRPdLRl7Rds!/b/dFI2QlWfDQAA&bo=VQOAAgAAAAAFAPc!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11、建国通宝。宋微宗建中靖国元年钱钱文为篆字存世极少。

北宋宋徽宗赵佶有建中靖国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小平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楷书建国通宝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曾被发现,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锦州博物馆在发掘清代范子和墓时,曾经出土一枚隶书建中靖国钱,铜质厌白,属于夹锡钱一类,实属仅见。 请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所藏名珍篆书体建国通宝。根据实物考证篆书体建国通宝的版别有三种,均属试铸。
http://b141.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wHzWIuUl8ZgTFm8px.4Ro.1eE*qbrDwCUGJdmFnCqBc!/b/dIL*EFTNHgAA&bo=kQOAAgAAAAAFADM!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12、圣宋通宝;宋建中靖国元年制,有小平素背和背直读当五两种,小平素背楷书当五对读,面文旋读,有篆书有行书,成对。

圣宋通宝铸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这年先后铸靖国元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很多版式复杂多样,而圣宋通宝铸量极少或者仅为试样并未发行,故很难一见。在钱谱中所见有一版式行书。为日本平尾氏所藏,另一版式行书在日小川浩著<</span>新增北宋符合泉志>中刊出,中国的钱谱中未见。另外有小字和楷书背文者为上世纪90年代安徽出土,另有一枚铁母是昔日张叔驯旧藏。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 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1033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微毕现,纤秀流畅,字形柔美。有的专著称这种钱文为美制

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钱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01厘米的圆形深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http://b143.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h8PotDZZCvadGzV*w4Lq9H9Y625pVm4YskLf1vxv4b0!/b/dAMnP1V4DQAA&bo=xwCVAAAAAAAFAHE!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靖康通宝

http://b144.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SyZ6VZm*CpWNXQNEDta9I75OcLFf.0Gphas6sGVUwRg!/b/dKRY3FVyDgAA&bo=vAK4AQAAAAAFACQ!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靖康元宝
13、 靖康通宝、元宝;宋微宋靖康元年制。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北宋 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

简介

  靖康通宝的币质为铜、铁、银。靖康的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式。钱文有篆书,真书和隶书三书体。元宝篆隶成对,通宝篆真成对。书体苍劲善变,版式繁多。其中惟有元宝折二对钱及小平铁钱属于正式铸行,其余皆稀罕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靖康通宝与靖康元宝 是北宋靖康年号钱,北方的女真族灭了北宋,掠走了北宋(宋徽宗,宋钦宗)二位皇帝,建立了女真族政权,年号为(金)。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豪言壮语,来抒发爱国情怀。赢取二帝,重整山河,驱除鞑虏,还我靖康耻,与霸占北方领土的女真族政权进行了多年的征战。

  由于北宋的灭亡,以靖康年号铸造的货币发行量极少,不论从传世和出土来看其数量极为罕见。靖康通宝,靖康元宝,都是藏家寻觅的稀有币种。

相关介绍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北宋官方最后的一种铸币,北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铸,中国古钱五十名珍榜上有名。钦宗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史称靖康之难

  靖康通宝钱在《泉志》中有小平、折二、折三钱的记载。钱文有靖康元宝靖康通宝两种,书体有篆、隶、楷三种版别。历年北宋钱出土不计其数,难得有靖康钱。靖康钱铸量很少,能遗留下来的极为困难,靖康通宝更为罕见,靖康钱均被泉家视为瑰宝,属国家一级文物,因此一枚靖康钱的发现,往往引起钱币界的重视和报刊的关注。

  靖康通宝折三篆书大钱,直径31.5毫米,重7克。早年出土于河南信阳一带,原为前谱未载之物,或系当时拟铸而尚未准铸之钱。1979年此版式大钱首见于黑龙江阿城县阿什河白城子窖藏古钱币中,后归藏黑龙江省博物馆,曾被马定祥先生誉为创见珍品,盖世无双。其钱文直读,字体细挺瘦长,以字长冠为主要特征;1967年湖北黄石市发现窑藏古钱达22万斤,经挑选,其中有珍贵的靖康元宝靖康通宝楷篆书体的小平对钱;1974年在西沙群岛环礁发现明代沉船,内有汉代至明代古钱共四百余公斤,其中有一枚靖康元宝折二钱;朋友从600斤宋钱中,也找不到一枚靖康钱。

靖康通宝版别多,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它不仅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还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市场上高仿品很多,价格也不菲。靖康通宝折二钱,2007春季拍卖会成交价71,500元,靖康通宝折三钱未见拍卖会成交价。今年拍卖的天眷通宝,拍卖会成交价突破一百万人民币,这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价格打开了宽幅的上升空间。靖康通宝折二钱,2007春季拍卖会成交价71,500元。

靖康元宝就是在这段动荡时期铸造的。其质地有铜、铁、银,形制分为小平、折二、折三等。其中,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在华光普先生著2004年版《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的记载有四枚,一枚字较小,称小靖康;一枚篆书大字和一枚隶书元宝小平皆被张叔驯带到国外;还有一枚瘦版流入日本,最后一枚为杭州凌忠明藏。可见,靖康钱的珍稀,足令藏家重视。

http://b141.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dpeNMCUpHExb3WrzO5zSRn8h03yr..1haUO01SlGc7M!/b/dFK1GFS2HgAA&bo=gALgAQAAAAAFAEA!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http://b141.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Vqkt2e0B2d4tcbTU3L*PxgdzsHJW1myFu*dT8K63b8c!/b/dKs4F1ThHgAA&bo=6AMMAgAAAAAFAMY!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14、 建炎元宝,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铸小平钱,上字旋读,篆隶成对。 
     
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作为宋室唯一赵姓传人,赵构高宗立年号建炎作为南宋第一个年号,所谓:建立,所谓:权威,自是这位曾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的新皇高宗心之所想、志之所向,肯定是在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的国土上建立起他高宗的权威,似乎满含复兴的雄心,只是建炎年间,赵构高宗一直是疲于奔命、忙于逃亡,还不断罢黜主战派大臣,一味地策划向金虏求和,并未建立起统帅全民全军抵抗外族入侵的权威,只留下了泥马渡康王的滑稽戏。不过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的铸造发行却可以说高宗登基后表现其继承乃先祖的一大物证,更给后来的钱币爱好者收集和研究留下了美妙的联想。

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的铸造发行,自建炎元年(1127年)始铸,完全与赵氏乃祖北宋铸钱格局一脉相承,实行对钱制度,以建炎通宝为例,有小平、折二、折三等铜、铁钱,钱文为篆、楷二体,均为对钱,铸量较大,版别也复杂,建炎通宝折二钱,为诸版中最有代表性的钱币,版别有篆楷书、大小字、点建版、省宝版等多种;另小平与折三钱数量相对少一些,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时钱币流通结构是以折二为主的。建炎重宝、建炎元宝均不多见,尤其建炎元宝铸量极少,价格昂贵。

http://b143.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w9DHdzbo7KJyp6cZpW6L9IF0FTOfJ1*mhfhNGUhsfj8!/b/dB7eSVVNDQAA&bo=wgEsAQAAAAAFAM0!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15、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赵均宝庆年间铸,系四字成读的大铜钱,,背文上下当十两个字。 
    
文物材质青铜,存世极为罕见,不足五枚。直径52毫米,面书大宋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体流畅。背穿上、下字从是其特征。与同时代的嘉定通宝折十大钱同为西川钱监所铸。

钱文楷书直读,书法秀丽,拾字从入,是其特征。据云出自宋代大书法家蔡京手笔。按钱文字形又分为瘦书小字及笔划粗壮的大字两种,其中以瘦书者为佳。当拾大钱铸于西川地区,与嘉定折十同监。铸量究竟有多少,则无从查考。流传至今已成为世上罕见的钱币珍品。李佐贤《古泉汇》有文字记述:大钱背文当十,《宋史》不载,为吕尧仙所得,宋钱之罕见者

http://b141.photo.store.qq.com/psb?/V11boFm33lzuqH/KPaXVwtQcZuRLG8S8jzx36hdnVf1wiHw*79DOARZY9g!/b/dAerElTTHgAA&bo=kAHWAAAAAAAFAGQ!中国珍稀古币" TITLE="无价之宝 中国珍稀古币" />
16、 至正之宝;元至正年间铸,又称至正至宝权钞钱。有五分、一钱、一钱五、二钱五分、五钱、共五等,存世稀少 
   
 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17
 洪武通宝;明洪武年间,共有四类六十一种,其中背平钱与背桂五、桂三、广三、广五、皆属罕见。 

18
、嘉靖通宝;明嘉靖六年至四十五年铸,有小平钱,存世颇多,但背“22”钱、三钱”“五钱”“十、一两等到铜钱铸行量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宋代五大官窑
后一篇:明代彩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