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者们

标签:
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英法百年战争意大利战争薰衣草公园 |
分类: 世界历史 |
一个时代过去了,一座城市却久久伫立,宛如历史的遗迹,将王朝的兴衰重现。金色的阳光洋洋洒洒地落了满地,那些赭石色、橙色的屋顶,在细碎暖光下,安静地呈现自己的古朴和优雅,星星点点,那些融入古老街区的过往,在旧楼的边沿屋角毫无保留地彰显出来。

徜徉于狭长的街道,仿佛置身在15世纪,被灌输了文艺复兴新思想的学者,抬头看天空被切成细长的一条,浅浅的蓝色,离天堂那么近,又那么远。古色凝集,却并不沉重,当命定的缘分遇上建筑中的瑰宝,原来是艺术走出了小说,照进了现实,熠熠生辉。

广场上偶然飞过的白色鸽子,在地面映下迷离的浅影,在朝圣爱情的地方,对着喷泉池投一枚硬币,算是称不上约定的许愿,只因孤单是一种罪过,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念过的人,都真真切切地镌刻于心。

蔡徐坤《Wait Wait Wait》

之后顺利当上英格兰国王的威廉,实力远超卡佩王室,新当选的法王腓力一世怂恿威廉长子罗贝尔二世反叛其父亲,威廉亲自返回法国,就在威廉胜券在握,逼近巴黎时,因年老发福,不小心从战马摔下来,就此驾崩,危在旦夕的卡佩王室才逃过一劫。

公元1108-1137年路易六世(胖子路易)在位时,将巴黎定位法国国都,并击败了王室领地的大小封建领主,对城市颁发公社特许状,把王室与中产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公元1137-1180年路易七世(年轻路易)在位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领导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并无成果。

公元1180-1223年腓力二世统治时期,通过四次大规模的合并领地,使法国王权由弱转强,王室领地扩大三倍。最大扩展来自于与英格兰金雀花王朝诸国王的斗争,金雀花王朝始祖亨利二世在法国境内拥有包括安茹和诺曼底诸多领地,又因联姻获得对阿基坦的统治权,为了削弱亨利二世的势力,腓力二世挑拨亨利二世及其儿子们之间的关系,支持他们发动叛乱。

除此之外,腓力二世还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并积极营建巴黎城,著名的卢浮宫就是他下令修建的,用以保卫巴黎,从此巴黎的首都地位已不可撼动。公元1203年,腓力二世征服了诺曼底,合并了安茹等大片领地,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只剩阿基坦和普瓦图的一部分,因此他也被荣获“奥古斯都”的美誉。

公元1226-1270年路易九世期间,实行司法财政改革,设立高等法院,审理重大案件,限制封建主法庭的权力。另外,他与儿子腓力三世(勇敢者)一起参加了第八次十字军,结果他在远征中因瘟疫死于突尼斯,腓力三世在当地继位。腓力三世性格优柔寡断,他获得“勇敢者”的外号并非由于勇敢,而是他善于骑马打仗,但他在施政方面往往受到权臣的影响。

公元1285-1314年腓力四世(美男子/公正王)时期,加强吏治,整饬军队,1294年以领主名义,召英王爱德华一世来巴黎受审,被拒绝后,他就夺取了加斯科尼,后因忙于和罗马教皇斗争,在1303年与英国签订和平条约。1297年击退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对香槟(巴黎东北部,盛产葡萄酒)的进攻,腓力四世极力扩张王权,但成果有限。


第四阶段(1424-1453年),1429年,查理七世(胜利者)授予贞德“战争总指挥”头衔,她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兰西的危难局面。但当贞德撤回城时,被封建主卖给了英格兰人,受酷刑后被活活烧死,死时还不满20岁。圣女贞德之死激起民族义愤,法军转入大反攻,1558年,法兰西收复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全部结束。

《It’s You》

徜徉于狭长的街道,仿佛置身在15世纪,被灌输了文艺复兴新思想的学者,抬头看天空被切成细长的一条,浅浅的蓝色,离天堂那么近,又那么远。古色凝集,却并不沉重,当命定的缘分遇上建筑中的瑰宝,原来是艺术走出了小说,照进了现实,熠熠生辉。

广场上偶然飞过的白色鸽子,在地面映下迷离的浅影,在朝圣爱情的地方,对着喷泉池投一枚硬币,算是称不上约定的许愿,只因孤单是一种罪过,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念过的人,都真真切切地镌刻于心。

蔡徐坤《Wait Wait Wait》
公元987年,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绝嗣,法兰西岛公爵雨果•卡佩被贵族推举为法兰克人的国王,建立卡佩王朝,历史学家视之为法兰西王国的开端,但是自雨果•卡佩至路易七世诸王仍自称是法兰克人的国王。

欧洲古代贵族都没有姓,之所以被称为卡佩,是因为雨果•卡佩喜欢一种名为Capet的短披肩。卡佩家族的前身是罗贝尔家族,母系祖先来自加洛林家族,在这些弱国王统治下,罗贝尔家族也在不断积蓄实力,直到法国贵族选择了雨果,卡佩本来为法兰西岛公爵,因此国家也改称为“法兰西王国”。

卡佩家族的生育能力较强,从雨果•卡佩开始连续11代都有成年的男性后裔,使得该家族可以用好几百年的时间巩固封君地位,卡佩家族的人们先后成为法兰西国王、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拉丁帝国皇帝、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兰国王、纳瓦拉国王、埃特鲁利亚国王、巴西皇帝,卡佩王朝无疑是欧洲史上最强大的第一王朝。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仅限于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各大公国、伯国俨如独立王国。11世纪起,法国国内的城市兴起,国王和城市间合作对付割据一方的封建主,再加上被剥削的市民发动起义,令部分封建主只得依附国王,以避免发生流血事件,法兰西国王逐渐掌握了司法权和财政权。

公元1066年,英格兰国王宣信者爱德华逝世,诺曼底公爵威廉声称爱德华曾亲口许诺自己是王位继承人,无效后渡海征服英格兰,不久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这次事件使英格兰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加强,沦为法国附庸,也为以后的英法百年战争埋下祸根。

诺曼底公国的成立源于公元911年西法兰克国王查理三世(胖子查理)与维京人首领罗洛达成的《埃普特河畔圣克莱尔条约》,将诺曼底半岛等地册封给罗洛,封他为公爵,罗洛则保卫西法兰克王国免受海盗袭击。

征服者威廉是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的私生子,诺曼底贵族反对威廉,威廉在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的支持下,消灭了反叛者。诺曼底力量的加强使亨利一世感到威胁,他两次试图入侵诺曼底,都没有成功,随着亨利一世和安茹的杰弗里二世去世,威廉入侵并获得了曾是安茹封地的曼恩伯爵领地的控制权。

欧洲古代贵族都没有姓,之所以被称为卡佩,是因为雨果•卡佩喜欢一种名为Capet的短披肩。卡佩家族的前身是罗贝尔家族,母系祖先来自加洛林家族,在这些弱国王统治下,罗贝尔家族也在不断积蓄实力,直到法国贵族选择了雨果,卡佩本来为法兰西岛公爵,因此国家也改称为“法兰西王国”。

卡佩家族的生育能力较强,从雨果•卡佩开始连续11代都有成年的男性后裔,使得该家族可以用好几百年的时间巩固封君地位,卡佩家族的人们先后成为法兰西国王、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拉丁帝国皇帝、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兰国王、纳瓦拉国王、埃特鲁利亚国王、巴西皇帝,卡佩王朝无疑是欧洲史上最强大的第一王朝。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仅限于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各大公国、伯国俨如独立王国。11世纪起,法国国内的城市兴起,国王和城市间合作对付割据一方的封建主,再加上被剥削的市民发动起义,令部分封建主只得依附国王,以避免发生流血事件,法兰西国王逐渐掌握了司法权和财政权。

公元1066年,英格兰国王宣信者爱德华逝世,诺曼底公爵威廉声称爱德华曾亲口许诺自己是王位继承人,无效后渡海征服英格兰,不久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这次事件使英格兰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加强,沦为法国附庸,也为以后的英法百年战争埋下祸根。

诺曼底公国的成立源于公元911年西法兰克国王查理三世(胖子查理)与维京人首领罗洛达成的《埃普特河畔圣克莱尔条约》,将诺曼底半岛等地册封给罗洛,封他为公爵,罗洛则保卫西法兰克王国免受海盗袭击。

征服者威廉是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的私生子,诺曼底贵族反对威廉,威廉在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的支持下,消灭了反叛者。诺曼底力量的加强使亨利一世感到威胁,他两次试图入侵诺曼底,都没有成功,随着亨利一世和安茹的杰弗里二世去世,威廉入侵并获得了曾是安茹封地的曼恩伯爵领地的控制权。

之后顺利当上英格兰国王的威廉,实力远超卡佩王室,新当选的法王腓力一世怂恿威廉长子罗贝尔二世反叛其父亲,威廉亲自返回法国,就在威廉胜券在握,逼近巴黎时,因年老发福,不小心从战马摔下来,就此驾崩,危在旦夕的卡佩王室才逃过一劫。

公元1108-1137年路易六世(胖子路易)在位时,将巴黎定位法国国都,并击败了王室领地的大小封建领主,对城市颁发公社特许状,把王室与中产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公元1137-1180年路易七世(年轻路易)在位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领导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并无成果。

公元1180-1223年腓力二世统治时期,通过四次大规模的合并领地,使法国王权由弱转强,王室领地扩大三倍。最大扩展来自于与英格兰金雀花王朝诸国王的斗争,金雀花王朝始祖亨利二世在法国境内拥有包括安茹和诺曼底诸多领地,又因联姻获得对阿基坦的统治权,为了削弱亨利二世的势力,腓力二世挑拨亨利二世及其儿子们之间的关系,支持他们发动叛乱。

除此之外,腓力二世还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并积极营建巴黎城,著名的卢浮宫就是他下令修建的,用以保卫巴黎,从此巴黎的首都地位已不可撼动。公元1203年,腓力二世征服了诺曼底,合并了安茹等大片领地,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只剩阿基坦和普瓦图的一部分,因此他也被荣获“奥古斯都”的美誉。

公元1226-1270年路易九世期间,实行司法财政改革,设立高等法院,审理重大案件,限制封建主法庭的权力。另外,他与儿子腓力三世(勇敢者)一起参加了第八次十字军,结果他在远征中因瘟疫死于突尼斯,腓力三世在当地继位。腓力三世性格优柔寡断,他获得“勇敢者”的外号并非由于勇敢,而是他善于骑马打仗,但他在施政方面往往受到权臣的影响。

公元1285-1314年腓力四世(美男子/公正王)时期,加强吏治,整饬军队,1294年以领主名义,召英王爱德华一世来巴黎受审,被拒绝后,他就夺取了加斯科尼,后因忙于和罗马教皇斗争,在1303年与英国签订和平条约。1297年击退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对香槟(巴黎东北部,盛产葡萄酒)的进攻,腓力四世极力扩张王权,但成果有限。

公元1328年,因卡佩家族嫡系无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承王位,建立了瓦卢瓦王朝。瓦卢瓦王朝时期,内外战争频繁,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名义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爆发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众多因素,且此前法兰西和英格兰早已累积多年恩怨。第一,政治使王朝继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腓力六世想把王权控制地区扩展到阿基坦,但这一地区却是爱德华在法兰西的主要领地,爱德华作为阿基坦公爵和腓力六世治下的王侯,享有记持有公爵领地,又不受制于法王的独立地位。

第二,经济问题才是两国交恶的罪魁祸首,英格兰的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羊毛贸易,中世纪后期,佛兰德斯是羊毛贸易中心,进出口商都要向英王缴税,而佛兰德斯伯爵却是一位法兰西王侯,他们自然希望独享财富,也一举两得地损害英格兰人的经济利益。

此外,法兰西一直为苏格兰提供援助,为此苏格兰人始终不愿臣服于英格兰并经常越境偷袭。当法王腓力四世逝世,嫡系子嗣灭绝,触发严重危机,按顺位,王冠应落在腓力四世外孙,即英王爱德华三世头上,但法兰西贵族一致反对,推举腓力四世的侄子腓力六世加冕。此后,只要是公开的礼仪场合,英格兰王室都会反复重申爱德华才是正牌的法兰西国王这项声明。

英法两国战争在1337-1453年持续了百余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军在1340年斯鲁伊斯海战、1346年克勒西会战中大败法军,1348年,黑死病横扫欧洲,两国停战十年。1356年,英军在普瓦捷战役中俘虏法王约翰二世,并索取巨额赎金,导致1357年巴黎起义和1358年扎克雷起义。1360年,法兰西被迫签订《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并支付300万金币的补偿款。

第二阶段(1369-1380年),查理五世继位,法国进行改革,整顿税制,紧张备战,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在1369年蒙铁尔战役、1372年拉罗谢尔之战大破英军,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1415-1424年),瓦卢瓦家族的两个旁系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倾轧,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借机重启战端。英国在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1417年卡昂围城战役中大胜。1420年,英法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条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兰西摄政王,有权继承法兰西王位,法兰西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公元1421年,博热之战爆发,法军与苏格兰援军联手,对英军取得胜利。1422年,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两方新王为争夺法兰西王位再度交火。1424年,英格兰-勃艮第联军在韦尔讷伊会战中击败法兰西-苏格兰联军,1428年,英军围攻通往南方要塞奥尔良城,法兰西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对法兰西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众多因素,且此前法兰西和英格兰早已累积多年恩怨。第一,政治使王朝继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腓力六世想把王权控制地区扩展到阿基坦,但这一地区却是爱德华在法兰西的主要领地,爱德华作为阿基坦公爵和腓力六世治下的王侯,享有记持有公爵领地,又不受制于法王的独立地位。

第二,经济问题才是两国交恶的罪魁祸首,英格兰的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羊毛贸易,中世纪后期,佛兰德斯是羊毛贸易中心,进出口商都要向英王缴税,而佛兰德斯伯爵却是一位法兰西王侯,他们自然希望独享财富,也一举两得地损害英格兰人的经济利益。

此外,法兰西一直为苏格兰提供援助,为此苏格兰人始终不愿臣服于英格兰并经常越境偷袭。当法王腓力四世逝世,嫡系子嗣灭绝,触发严重危机,按顺位,王冠应落在腓力四世外孙,即英王爱德华三世头上,但法兰西贵族一致反对,推举腓力四世的侄子腓力六世加冕。此后,只要是公开的礼仪场合,英格兰王室都会反复重申爱德华才是正牌的法兰西国王这项声明。

英法两国战争在1337-1453年持续了百余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军在1340年斯鲁伊斯海战、1346年克勒西会战中大败法军,1348年,黑死病横扫欧洲,两国停战十年。1356年,英军在普瓦捷战役中俘虏法王约翰二世,并索取巨额赎金,导致1357年巴黎起义和1358年扎克雷起义。1360年,法兰西被迫签订《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并支付300万金币的补偿款。

第二阶段(1369-1380年),查理五世继位,法国进行改革,整顿税制,紧张备战,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在1369年蒙铁尔战役、1372年拉罗谢尔之战大破英军,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1415-1424年),瓦卢瓦家族的两个旁系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倾轧,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借机重启战端。英国在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1417年卡昂围城战役中大胜。1420年,英法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条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兰西摄政王,有权继承法兰西王位,法兰西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公元1421年,博热之战爆发,法军与苏格兰援军联手,对英军取得胜利。1422年,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两方新王为争夺法兰西王位再度交火。1424年,英格兰-勃艮第联军在韦尔讷伊会战中击败法兰西-苏格兰联军,1428年,英军围攻通往南方要塞奥尔良城,法兰西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对法兰西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第四阶段(1424-1453年),1429年,查理七世(胜利者)授予贞德“战争总指挥”头衔,她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兰西的危难局面。但当贞德撤回城时,被封建主卖给了英格兰人,受酷刑后被活活烧死,死时还不满20岁。圣女贞德之死激起民族义愤,法军转入大反攻,1558年,法兰西收复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全部结束。

《It’s You》
公元1461-1483年路易十一世在位,他吞并了勃艮第公国、安茹公国、普罗旺斯伯国和曼恩伯国等,基本统一了法兰西全境,他素以机智老练,具有惊人的外交能力闻名,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被称为“万能蜘蛛国王”。

意大利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494-1504年),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1494年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阿方索二世即位,但法王查理八世宣布作为安茹王朝旁系,有权继承领地。查理八世进军那不勒斯,1495年建立“神圣同盟”(即威尼斯同盟),参与者有威尼斯共和国、米兰公国和教皇国、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以驱逐法军。

1495年法军在福尔诺沃战役中败于联军,1496年法国撤出那不勒斯王国。1499年法王路易十二世继续奉行先王政策,远征米兰公国,1503年法国西班牙因一些有争议地区的问题爆发战争,西军在切里尼奥拉战役、加里利亚诺河之战中战胜法军,法国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第二阶段(1509-1515年),康布雷同盟(反威尼斯联盟)成立,盟员有教皇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西班牙,1509年法军在阿尼亚代洛战役中击败威尼斯军队,1512年在拉韦纳一战中打败西班牙,但1513年法军被瑞士人在诺瓦拉之战中打得惨败。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他属于昂古莱姆旁系,是路易十二的堂侄兼女婿,也被称为“文艺之父”, 卢浮宫也从要塞改成艺术宝库,今天在卢浮宫里见到的许多法国王室的收藏都是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才开始的。1516年法西两国签订《努瓦永和约》,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阶段(1521-1529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法西两国开始瓜分意大利,这一时期爆发了六次战争,最终法西两国签订《卡托-康布雷西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统治地位,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意大利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494-1504年),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1494年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阿方索二世即位,但法王查理八世宣布作为安茹王朝旁系,有权继承领地。查理八世进军那不勒斯,1495年建立“神圣同盟”(即威尼斯同盟),参与者有威尼斯共和国、米兰公国和教皇国、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以驱逐法军。

1495年法军在福尔诺沃战役中败于联军,1496年法国撤出那不勒斯王国。1499年法王路易十二世继续奉行先王政策,远征米兰公国,1503年法国西班牙因一些有争议地区的问题爆发战争,西军在切里尼奥拉战役、加里利亚诺河之战中战胜法军,法国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第二阶段(1509-1515年),康布雷同盟(反威尼斯联盟)成立,盟员有教皇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西班牙,1509年法军在阿尼亚代洛战役中击败威尼斯军队,1512年在拉韦纳一战中打败西班牙,但1513年法军被瑞士人在诺瓦拉之战中打得惨败。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他属于昂古莱姆旁系,是路易十二的堂侄兼女婿,也被称为“文艺之父”, 卢浮宫也从要塞改成艺术宝库,今天在卢浮宫里见到的许多法国王室的收藏都是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才开始的。1516年法西两国签订《努瓦永和约》,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阶段(1521-1529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法西两国开始瓜分意大利,这一时期爆发了六次战争,最终法西两国签订《卡托-康布雷西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统治地位,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