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士金范婷
李士金范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陌上桑》:少女罗敷嫁给40岁富豪贵族骄人傲人不可取

(2014-12-04 17:28:11)

本诗所写的女子形象并非贫家之女,虽然诗中描写她喜欢或者说善于采桑,据诗中所透露她在经济上的地位条件,她不是以蚕桑劳动为生的少妇。

单单她耳中的明月之珠就可以证明她在城南的“采桑”完全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其穿着的湘绮下裙、紫绮上襦亦可见其乃是贵家豪族之妇人。本诗最后部分所言夫婿之地位显赫与前文所描写的穿着打扮是一致的。

罗敷这个人物形象实在不值得赞美,你看她的穿着打扮,你听她说话的骄气十足,你感受她以富贵相夸,都是一个很势利的女子。

她对于太守的态度不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而是我的女婿比你社会政治地位高,比你有钱有财——一把鹿卢剑就值千万余,比你长得英俊潇洒漂亮——数千达官贵人就数我老公非凡无比啊!

从诗歌中所说的年龄看,罗敷大约在15到20岁,而罗敷自己承认她的夫婿“四十专城居”,换句话说,她的丈夫比她大20多岁。按照正常的婚姻礼义,罗敷还不是她夫婿的原配。她小小年龄嫁给了她的父辈,为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历来评论本诗的学者多赞扬罗敷拒绝太守的态度,其实,太守只是问她愿不愿坐自己的车而已,而罗敷立即大骂愚蠢!说了一大通骄人傲人的话来,其心理世俗气息十分浓厚,一目了然。她对于太守的态度尚且如此傲慢无知,她对于平民的看法又会如何呢?

本诗中被人称道的罗敷之美,也是幻想夸张失实的。如果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尚可说是汉代社会民众之审美能力有较大局限,对此傲慢之女竟然如此欣赏忘情,那么,“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就是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智商的无知轻蔑了!

耕者自耕,锄者自锄,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何其美妙,怎能因为如此势利之女“来归怨怒”呢!

且耕锄者远在自耕自锄之田,乃是常规性的农田劳动活动,何至于跑到罗敷跟前盯着她看?

罗敷如此高贵怎会一个人在蚕桑田中自由自在?难道是“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的偷期密约?

若是不论诗篇所写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那么,罗敷的自我炒作性格真的是与今天的明星比较类似的。

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证明,最有利于国家民族人民兴盛繁荣的圣贤之道往往不被管理者和学者重视,此或非故意,岂非天命也耶!正如今日歌星影星笑星,庸俗不堪,却受到媒体追捧一样,自作孽,不可活矣!

 

《陌上桑》原文和注解: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⑴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位于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之丝作为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于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丝织品。

⑻帩头:帩头,古代男子的束发头巾。

⑼少年:古义(10-20岁)男

⑽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⑿姝:美丽女子。

⒀谢:请问之意。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亦与“否”同。

⒂居上头:站在行列前端。意为地位高。

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用具。宝剑,传说荆轲刺秦王时所带之剑即为鹿卢剑。

⒄侍中郎:能够出入宫禁之侍卫官。

⒅盈盈:仪态端庄,气质美好。

⒆冉冉:走路飘逸潇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