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欧内斯特·博耶:《学术水平反思》

标签:
教育 |
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 Boyer, 1928-1995),美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主席。1984年组织了全美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撰写了著名的《美国大学教育》研究报告,分析归纳了8个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1989年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在威尔思林集团的支持下开展了面向全美1万余名教师的调查,博耶主持撰写了《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Scholarship Reconsidered,1990)这份报告。
用博耶自己的话来说,“这份报告的目的是试图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建设一种新的学术共同体。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应该超越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的争论,这样的争论已经过时了。我们应该提出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即‘做一个学者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学术’重新进行了界定,这个界定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发现、综合、应用和教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学术工作的重点领域,也构成了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和基本框架。围绕这个核心观点,报告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发现、综合、应用、教学。
美国大学和学院教师的学术工作内涵经历了“三个不同而又重叠的阶段”。殖民地时期的学院,根植于浓厚的英国传统,认为学校生活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学生身上,这一阶段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19世纪中期,“高等教育的重心从塑造年轻一代转移到建设一个国家”,社会服务逐渐成为重要工作;到19世纪后期,通过研究发展知识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生根,“研究和研究生教育逐步成为现代大学的模式。两个大陆的学术人员都无可避免地从对权威的信任转移到依靠科学理性”。科学研究对二战获胜立下汗马功劳,战后,麻省理工学院的弗耐沃·布什(Vannevar Bush)要求联邦继续大力支持科研,“此后高等教育同政府通过科研合作,改变了历史进程,这对学术界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时至今日,大学对科研的重视已达到一种无可附加的地步,以至于“今天我们一谈论‘学术’,往往指在学院或大学里的学衔和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著作;“研究和出版物已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尺”;“寻求安全和地位的年轻教授发现,在纽约或芝加哥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提交一篇论文比回校教本科生对达到目的更为有利。虽然口头上总是说要保持教学与科研的平衡,但在大多数学校,后者明显占了上风”。
作者认为将学术工作限定在做研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固然重要,但除了研究之外,教授还应该进行教学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而且三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好的教学需要艰巨的工作和严肃的钻研加以支持”,而“最好的教学又可以改造研究和实践“。作者认为,可以考虑对“学术水平”一词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活力的理解:“的确,学术水平意味着参与研究,但一个学者的工作还意味着走出研究,寻求相互联系,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并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授的工作可以认为有四个不同而又相互重叠的功能:发现的学术水平(scholarship of
discovery);综合的学术水平(scholarship of integration);应用的学术水平(scholarship
二、教师队伍:多样化的能力
提出学术工作的四个领域意指不能从单一的标准评价学术水平,作者认为“不仅要支持和奖励那些在研究工作中表现出特殊才能的学者,而且要支持和奖励那些在综合与应用知识方面表现杰出的人,还支持和奖励那些特别适应教学工作的人”;教师队伍中多种多样的才能,“会给高等教育和我们的国家带来不断更新的活力”。然而现实是教学远没有研究那么受到重视。“教师的教学常常得不到奖励,但是如果搞不了研究,却要受到惩罚”。一位教授坦言“人们认为,所有教师都能教书,因此得出结论,他们无需为此花太多时间。教学好是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得不到奖励。行政人员和很多教师不认为花在学生身上额外的时间是值得的”。在许多大学,“没有出版专著不可能获得终身职位”。
要改变“唯科研是从”的局面,“使教学取得同研究一样平等的地位“,”就应当使用我们在整个学术界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公认的标准,对它进行准确的评估“。作者认为教师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应该要关注教学和服务工作,以此激励教师的活力。此外作者提出以”创造性合同“的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即”允许教师在以下五类职业中进行选择:研究与教学平均分配的传统类;研究类;教学类;服务类;行政类。五类都对教学、科研和服务有最低要求”。“这种安排使教师有可能改变其日程安排,以完成一个学位计划,花时间去研究和出版,承担教学义务和参加全国性的专业活动”。从而促进教师各方面学术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使高等教育保持活力。
强调教师能力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只需要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即可,达到某些方面的学术水平是所有教师的基本义务:第一,所有教员都应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者,每一个学者都应当表明他有从事研究、探讨严肃的智力问题并把结果公诸于众的能力。第二,教师队伍的所有成员在其整个专业生涯中,都应与本专业的发展保持联系,在专业上保持活力。第三,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坚持忠诚的最高标准,即遵守学术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第四,教师的工作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应当认真地加以评估,高质量是衡量一切学术活动的尺度。
三、多样化的大学
大学的数目越来越多,但却变得越来越趋同。“很多学校都想通过模仿他们心目中的有名学校,以提高自己学校的地位”。造成“整个体系的学术活动被一种单一的模式统治者”。作者认为,“如果学术水平内涵要丰富,每个学院和大学都应当澄清自己的目标”,即“每一所学校要确定自己有特色的办学方向,开发一个与自己要实现的目标相联系、教员认可的制度”。盲目地模仿他人,“学校反而偏离了本来可以达到的目标”,所以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选择自己的重点领域。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在四个方面(发现、综合、应用、教学)的框架之上,有的学校可以决定把重心放在研究上,其他学校可以选择把重点放在教学上,还有的则可以把重心放在知识的综合或应用上,有些则可以包罗一切。当然,每一所学院或大学都应把教学看作核心要求”。在学校内部,“系与系之间的重心可以不一样。即使在一个系,人才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作者建议,“目标应当是多样性,而不是统一性”。“每一所学院和大学都为自己的办学特色而自豪,都寻求弥补其他学校的不足而不是一味模仿。全面的学术活动可以在单个校园里得到发展,但每个学院和大学都应当找到自己的特殊位置”。
四、培养新一代学者
研究生是未来的学术人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未来学者的学术水平。因为学者的学术工作包含发现、综合、应用和教学四个方面,那么研究生的教育也应当包括这四个方面。作者认为,“在高等学校学习的核心是,并应当保持的是专业性的研究和批判性的思维”,“不过,应当要求未来学者思考知识的用途,反思他们工作的社会后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对自己的研究是如何与校外世界相联系的理解”。换言之,研究训练固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模块,然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对研究生进行综合、应用和教学方面的训练,从而培养未来既能做研究又能进行有效教学还能利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学者。
(晨曦摘编自《学术水平反思》,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欧内斯特·博耶等著,丁枫、岑浩译。里瑟琦智库官方邮箱:research@shrbic.com;里瑟琦智库官方网站:http://www.idmresear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