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东畔的千年古村---陆巷古村

标签:
太湖古村落陆巷古村王鏊故居 |
在离苏州城四十余公里的太湖东畔,有这么一处古村落,名字唤作“陆巷古村”。陆巷古村前濒浩瀚的太湖,背靠莫厘峰,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岛,与太湖西山隔湖相望。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环境,使得陆巷古村景色旖旎而独领风骚。
陆巷古村源于南宋,但具体年份已无从查考。据悉,陆巷古村历史上曾有规模性明清建筑厅堂七十多座,现存并完整的仍有十余座。
陆巷古村也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明成化十年,王鏊科举乡试得第一名,封“解元”;裔年礼部会试,中头名“会元”;而后的殿试,因主考刁难,屈就第三,得“探花”。“宰相”在古代只是个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历代历朝都是如此:尚书令、内阁大学士等(明朝)、军机大臣、总理等(清朝)都可称为宰相。称王鏊为宰相也没错,因为王鏊在朝三十多年,真正的官衔为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等同于“宰相”。但有些作者在撰文时,误以为“宰相”就是官衔名,这就有点驴头不对马嘴了。


封建朝代,官场尔虞我诈,处处暗藏杀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王鏊深谙其哲。其在朝三十多年,正官运亨通之时,却选择全身隐退,告老还乡,这不失是一个明智之举。王鏊多才博学,文修洁、善书法、多藏书。其门生唐寅誉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陆巷古村”名字的来源,坊间有两个说法:一说是王鏊的母亲姓陆,故村名叫“陆巷”;另一说是村中有六条直通太湖湖畔的巷道,“陆”字是个多意字,也是数字“六”的大写,故名“陆巷”。孰是孰非,已无从考鉴。
走进陆巷古村,静谧幽然,仿佛来到了无人之境。偶尔飘来的几声鸡鸣狗吠,算是打破了寂寥的沉闷。村里,高耸的马头墙,黑瓦白墙的深宅大院比比皆是。在村中心的老街上,相距不远地高耸着“解元、会元、探花”三座牌坊,这是王鏊连届三元,誉满故里的象征。而今,在古村里还散落着惠和堂、怀古堂、宝俭堂等五座古祠堂,古意盎然,赏心悦目。
惠和堂——王鏊故居,是一座明基清建的大型厅堂建筑,规模宏大,前后共五进,148间房,占地达5千平方米,是古时江南官宦宅邸的代表。也是目前陆巷古村内的主体景观。


怀古堂——亦称王家祠堂,位于陆巷古村正中,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明代王鏊家族祭祖之地。怀古堂虽空间局促,但主厅、花厅、前院、上院、花园一应俱全,小而不失典雅。


宝俭堂——又名梦园,位于陆巷古村东南隅,始建于宋代,占地6000多平方米,原为南宋左丞相、户部尚书、诗人叶梦得故居。宝俭堂以小巧精雅见长,是苏州古典园林以小胜多的范例。其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第宅园相连的风貌,全园主次分明,富有变化,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形成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