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召稼楼的老房子

(2019-12-23 14:30:59)
标签:

上海浦江镇

召稼楼

古集镇

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这个名字,想必上海尤其是浦东地区的老百姓一定不会陌生。它,就是紧邻浦东新区的闵行区浦江镇的一处旅游集镇。

召稼楼最早为村落,起始于南宋年间,其街镇的雏形大约形成于元初,兴盛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这召稼楼名字原为用来召唤当地农夫垦荒稼耕的一座小楼,随着岁月的流逝,形成了以小楼为中心的集镇,继而,集镇也以此为名延传至今。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在古镇游玩的游客并不是循着历史的印迹,去探寻召稼楼的人文历史和古镇遗风,而是冲着满大街的笋丁烧麦、草头饼、三林肉皮、召楼拆蹄以及各地土特产而来。在召稼楼各条街巷里,吃、购,占了上风。每每年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可以用密不透隙来形容。至于召稼楼古镇的人文历史以及古建筑的来龙去脉,知之者少之又少,这涉及到当下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的公众关注点的取向。长期以往,其实是件可悲又可怕的事情。

召稼楼的老房子

七百余年间,召稼楼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散落古镇各处的老房子,才是召稼楼的精髓所在。在召稼楼古镇内,现有闵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分别为梅园、奚氏宁俭堂和赵元昌商号宅院;文物保护点六处:包括礼耕堂、奚家恭寿堂、道南桥、益民桥、沈家住宅和奚世瑜住宅。

召稼楼的老房子

我们从现有资料知悉,这些古宅旧邸大多建于清代,年轮最悠者,当数礼耕堂,始建于清朝中期。这些古建筑,历经风雨的肆虐、岁月的苍伤,墙垣斑驳,山门败陋,俱显颓落败相,已然镂刻上深深的历史烙印。它们一如岁月老人,见证了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历史进程,是一本鲜活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教科书。

召稼楼的老房子

宁俭堂:近代诗人奚燕子(1876-1940)故居,从后窗的彩绘玻璃上,我们可以断定,宁俭堂乃清末民初建筑。奚燕子,名囊,号生白,原杜行乡召楼镇人。才思敏捷,能画亦工词章,为昔日“南社”社员。宁俭堂,正房五间,厢房各两间,庭院正南为高墙墙门。一百多年来,虽旧陋却“筋骨”完好。1949年后,宁俭堂东半宅为公有,西半宅有异姓居住。江南宅院人家普遍存有的青砖垒筑的水井,矗立在院中,井水依然是那样的清冽甘醇。门楼上似有砖雕四字,已遭人为凿去,模糊难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因贫病叠加,奚燕子的生命戛然而止于1940年4月16日这天。其遗世著作有《燕子吟》诗抄、《江湖技击传》等10余种。据闵行区政府集中采购信息显示,宁俭堂于2011年已中标并纳入政府修葺计划,不知何故,至今未见动静。而今,宁俭堂一如孤魂寡鬼似的,卧伏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中。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梅园:又名梅月居,坐落于召稼楼南首,建于清代,筑日不详。梅园的旧主也是奚氏族裔。梅园呈横排三进庭院,号称有房九十九间半,并有厢房、天井、长廊等,至今主体框架结构保存完好。解放前夕,曾是解放上海的修整部队营房。 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召楼农场场部,后为召楼酒厂职工宿舍,目前有住家四十多户。梅园自从2003年挂牌为闵行区文保单位后,游客浏览络绎不绝,但个别素质低下者擅闯民宅、采摘院内蔬果现象时有发生,引起寓此居民不满,恼怒之下,将门扉处文保单位牌匾揭下,以示抗议。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赵元昌商号宅院:1909年元月,由赵家元祥掌门,“三元昌顺”,以愿赵氏就此昌盛,店号定名为“赵元昌”。坐落于报恩桥南,建于20世纪30年代,赵元昌是赵氏商号,经营南北杂货,是召稼楼名店。宅院分二进,均是二层楼房, 一进为七间街面楼房开店铺,二进为生活起居,二进之间以围墙分割,至今保存完好。赵元祥苦心经营,不仅撑起了店铺,还开设了赵元昌分号,产业越做越大。此后若干年间,整个赵氏家族合力经营赵元昌商号,稳步发展,但最终还是于1956年因公私合营而无奈的画上了句号。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资训堂:奚氏后人奚松所建。清光绪初年(1875)从西方学成归来的他,出于对西洋建筑的欣赏和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情愫,建起了一座占地3190平米、中西合璧的大宅院。在当时的召稼楼来说,这可算是巨擘之作。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三院式, 七开间带两边厢房,广泛应用中西木、砖、 石雕工艺,雕工精良,精湛绝伦,从唯一存世的、独领风骚的门楼上可窥一斑。1920年因遭火灾而毁损,后又重建。1970年前后曾做过召稼楼医院。可惜,资训堂命运多舛,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被拆卖而毁圮。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礼耕堂:奚氏九世孙奚之炬宅院。位于召稼楼美食一条街的西侧(今革新村八组3号),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据说有五进,十二道墙门,有房共计138间。笔者走进礼耕堂大门却未见如是之说的138间房,院落也只有一进。如今这里成了古镇的“百姓讲堂”。看来,礼耕堂大部分房屋都已随着历史的脚步而化作尘埃而烬。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奚世瑜宅院:位于浦江镇召稼楼道南街26号,建于清代。奚世瑜为召楼奚氏后裔,内科医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此开业行医。住宅坐北面南,七开间二厢房,都是二层楼房,筑造工艺精湛,历史与艺术价值较高,至今保存完好。上世纪五十年代,做过召楼乡政府办公室,召楼乡文化广播站:而后七十年代是杜行公社最早的服装厂。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奚家恭寿堂:该宅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现存旧宅院建筑占地总面积1749.9平方米。宅院坐北面南,建筑均砖木结构,三进二天井。院内主体建筑面阔7开间,一二进进深均为六界。二进中间为三开间的厅堂,名为“恭寿堂”复合式梁架,梁木均有雕花。原堂内镶嵌漆木匾额,在本地区传统民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旧时,召稼楼文化底蕴深厚,古镇上的有些古宅府邸曾是培养一代枭雄才俊的摇篮。如设于恭寿堂的广智学堂以及绿野私塾、春雨草堂家塾,就培育出黄炎培、张闻天、苏局仙、奚燕子、曹汝霖等江东名人。他们早年在此启蒙就读,从而为他们以后的疆场驰骋奠下了坚实的基石。召稼楼的老房子


召稼楼的老房子

 

浏览召稼楼过程中,除了赵元昌商号宅院外,笔者疑惑镇上这些存世的古宅老屋的主人为什么均是奚氏人士?通过资料查询,笔者恍然知悟,这奚氏不仅是世居召稼楼的名门望族,还是昔日整个浦东地区的首富,人称“浦左首富。”没有奚氏宗族,也许就没有召稼楼的今天;没有奚氏宗族,没有这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召稼楼也许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荣膺国家4A旅游景区这一称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