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内老门头的古典之美
(2019-06-01 09:07:19)
标签:
成都宽窄巷子老门头散记 |
去了一次“一年成邑,二年成都”的蓉城成都,那时城内还未通地铁。因此,出了双流机场,坐上了“出租”,半小时左右,便拐进了巴蜀韵味浓郁的古城街巷。
宽窄巷子作为成都的一张城市历史、旅游名片,外地游客早有耳闻,于是我们的第一站,就径直来到了此地。宽窄巷子位于成都青羊区长顺街。走进“巷子”,映入眼帘的似乎都是古董级的建筑:江南的青砖黛瓦,北方的四合院落,这样的建筑组合倒是新颖别类,恐是华夏大地“独此一家,别无他号”。清灰色的古街氛围,熙攘的观光游客,煞是热闹非凡。如若街人都作满人装束,男拖大辫子,女束把子头,那俨然一个活脱脱的清代古街市。
宽窄巷子,明晰实在地展现在游人的面前,人们仿佛置身时光的隧道,驱使我们身不由主的去体验历史的味道。街内尽数蓉城之特色美味:三大炮、龙抄手、肥肠粉、豌豆饼、辣汤圆……人们于此游食并举,岂不乐哉。
宽窄巷子内的建筑注重外在美,尤其是那风格迥异,样式靓颜的老门头装饰,美轮美奂的呈现在游人面前,让大家饱尝一顿清代建筑的“饕宴”。老门头虽属“巷子”里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却是最靓丽抢眼的。它也是摄者的“众矢之的”, 随手一拍,就是一帧靓图。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十分重视自家的门头装饰,无论是江南抑或塞北,无论是畎田庶民抑或贵官富贾,都会倾力而为之。中国人讲究的就是面子工程,因为这关乎到身价、颜面、财运等。在老门头的装饰中,木雕、石雕、砖雕还是铁铸技艺在这些门头装饰中尽数呈现,真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静美典雅的门饰给人以愉悦、亲近之感。同时,这些门头装饰中,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或读懂古人筑造门头时的内涵。据悉,宽窄巷子里的一些建筑始造于清代康熙末年间,当年的满蒙八旗兵丁是这一区域的主人。八旗满人把这里唤作“满城”,蓉城百姓则叫它“小城”或城中城。而城中街巷则以中国北方的胡同命名,如宽窄巷子里的宽巷子最初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据悉,“满城”鼎盛时,城内共有大小胡同四十二条,满清兵丁加上家眷四万余。随着清宣统三年(1911)爆发的辛亥革命,驰骋中国大地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轰然坍塌,时代从此进入了历史新纪元。
民国二年(1913),执权者将“满城”拆除,并废除“胡同”,改叫“巷子”,由此才有了根据路幅宽窄而命名的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
在这些门头装饰中,随着建筑技艺的创新手段层出不穷,古时装饰时被颠覆焕新,真所谓“总把新桃换旧符”。但也有些门头装饰古新融糅,倒不失为更迭奇作,使人耳目一新。可以这么说,宽窄巷子内的建筑样式是川西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有机糅合。其门头装饰更是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南北建筑装饰的大融合。这些静美的门头建筑装饰,或飘逸潇洒,或内敛秀中,无不透溢出宁静至美的美学意境。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巷子”里的街面门头装饰中的檐柱雕琢形态呈花卉型、如意型、蔓叶型等,图案精美,雕琢细腻;宫灯、纱灯、壁灯等各款灯饰,圆的、方的,六角形的,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牌匾、楹联也是“莫衷一是”,各有千秋。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巷子”里的老门头几乎没有雷同之处,其旧陋沧桑之美在这里“宣泄”的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