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水其人

标签:
杭州张苍水祠历史散记杂谈 |
在杭州西湖苏堤南面、太子湾公园左侧,有一处不为众人所察觉的隐匿去处,它就是张苍水之陵园所在。与同在西湖地域的岳坟、于墓相比,张苍水陵园着实冷清许多。但他的功勋与岳飞、于谦齐名,事迹为后人所传颂,其和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三月的天气孩儿脸。刚刚还是白云飘逸的好天气,一会儿却已是乌云压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不大不小的春雨来。在这乌云漫空、昏暗潮湿中,笔者走进了张苍水陵园。但见陵园内林木阴翳、水雾氤氲。周遭暮色苍茫,一片肃静。
在陵园的左侧,是张苍水祠,典雅的江南民居式建筑。祠堂前,一泓池水清澈透底,石狮、松柏居两边,安然幽静。祠堂正中供奉着张公的彩绘坐姿雕像,慈眉善目,正襟危坐。左右两侧的墙上,镶嵌着的八幅壁画,则是张公忧国爱民的生平介绍。整个陵园面积不大,祠堂右侧是笔直的陵园神道。石兽石像生分列两边,到底便是张苍水墓冢区域。
张苍水,名煌言,浙江鄞县人,明朝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系明末崇祯年代儒将,官爵至南明兵部尚书。张苍水文武兼具,深得南明鲁王的赏识与器重。作为武将,南明的心腹大将,他紧随明朝宗室之后、鲁王朱以海,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转战大江南北,历经大小战役无数,灭清复明信念至死不渝。其间,他联合抗清名将郑成功共同抗击来犯的清军,取得了不小的战绩。
其实,张苍水的本色是诗人。作为明末一代诗家,其精于律诗与绝句,且词赋也十分了得。其词赋虽存世无多,却在中国古时词界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词作《满江红》与岳飞的名作同牌同韵。九十三字的《满江红·怀岳忠武》“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更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畔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苑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气欲吞白凤髓,高怀肯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把诗人的心路袒露得淋漓尽致。
张苍水的诗文大多是在转战南北的战火硝烟中写就。其诗文质朴悲壮,心绪坦荡,充分表现出诗人忧国爱民的炽热情怀。由于颠簸流离,战事不断,其诗文著作大半散佚,留存于世的,只有《张苍水集》行世,内收《冰槎集》、《奇零草》、《北征录》等共四册。
清康熙三年(1664)兵败,张苍水遂隐海上荒芜之岛。由于内部奸侫小人的出卖,张公于浙江象山附近的一座人烟罕至的荒僻小岛上被清兵俘获。在被清军押解杭州的途中,张苍水诗兴大发,写下了《甬东道上》一诗:“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词。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诗人直抒胸襟,坦诚以岳飞、于谦为楷模,捐躯许国的情怀为世人所崇仰。张苍水生前最崇敬的偶像就是岳飞。安息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中,与岳飞同处一隅,自是张公苍水生前的希冀,历史最终也满足了他的这一夙愿。
在杭州羁押期间,,提督张杰几次劝降均无功而歇。
1664年10月25日(康熙三年九月初七日),张煌言被清军杀害于杭州弼教坊。当他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望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又赋《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临刑时,他“坐而挨刃”,拒跪而受戮。“宁做明朝鬼,不做清代人”的视死如归之凛然浩气,为我中华民族之节操使然。
西湖白莲洲留锡庵僧人超直,又称石和尚,与苍水先生是鄞县同乡,钦佩他的高风亮节,冒着杀身之祸,置棺木收殓了英雄遗骨,暂厝宝石山僧舍。随即,又在鄞县纪五昌、万斯大等同乡和杭州义友张仲嘉等人资助下,在南屏山北麓觅地为张苍水筑冢安葬。为避清廷耳目,墓前仅简立一碑,上题"王先生墓"。在此后清康熙、雍正两朝的七十余年中,一直沿用此墓名。“拂去尘埃”,恢复原姓,已是清乾隆初年的事。至乾隆继位,已是清朝建朝一百二十年,稳固的大清江山,已非初叶。乾隆在位六十余年,天下稳奠,一派太平盛世。其时,清朝统治已相当稳固,笼络人心、安抚天下则是大势所趋。
乾隆四十一年(1777),高宗对明代与之为敌者广赐谥号,昭然天下。表则安抚民心,实则稳奠江山,此一举两得也。张苍水也在赐谥之列,赐谥“忠烈”。在张苍水的墓碑上醒目地雕刻着“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字样。乾隆与其先祖康熙帝一样,六下江南,遍游河山,体察民情,安抚天下,其不愧是个睿智过人,胸襟宽阔的帝王。
1981年,张苍水陵园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张公苍水,铮铮硬汉,民族的脊梁。其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张苍陵园供后人瞻仰,也是一处祭奠先人,重温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