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民画家杨火根

(2019-03-08 10:36:42)
标签:

金山嘴渔村

渔民画

杨火根

散记

在金山嘴渔村里,有一个土生土长的渔民画家,他的名字叫杨火根。杨老伯虽年逾古稀、身躯瘦瘠却精神矍铄。乍一看,典型的渔民装束,黝黑的脸庞透着渔家人的坚毅与睿智。寿年虽已七十有六,他,至今仍笔耕不辍,新画迭出。

杨火根没有进过正规画院进行过系统学习,也没有经过普通绘画训练,无师自通。这源于他打小喜欢涂鸦,幼稚的心灵里早就埋下了习画的种子。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学校的墙报、黑板报都出自他的手绘。祖上世代从渔的潜移默化心理熏陶,言传身教,使他具备了一个渔工应有的素质。因此,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海洋渔业公司来渔村招募出海渔工,刚从当地山阳中学中学毕业的杨火根,一眼就被渔业公司招募人员相中,他也义不容辞地干起了渔工这一行当。十五年的海上渔工生涯,也为他以后的渔民画创作储备下丰富的原始生活素材。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金山嘴渔村渔民,杨火根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他的画,取材于渔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的也是渔民生活的各种场景以及渔村的风土人情。他的画,虽笔触简略,却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渔家劳作生活的本真,阅来倍感亲切。

杨火根的画,虽也归属于金山农民画范畴,但他的画风又有别于浓墨重彩的金山农民画。他的渔民画色彩素雅,不似矫揉造作。无过多的背景渲染,整个画面简洁明了,简逸清新。读他的画,犹如欣赏一幅清秀隽永的山水画。

但也有人说,杨火根的渔民画土得掉渣,不登大雅之堂。这话说对了一半:杨火根的画确实“土”,但它,土的真实,土的接地气。在他的笔下,当年渔民的生活场景被描述的绘声绘色,跃然纸上,有如身临其境;欣赏它,犹如品尝一杯甘醇的老米酒。

传承一词,现在社会上用的很多,屡见于报端、电媒等。很多都是敷予表象,做做表面文章。而杨火根却在以一己之力,用画笔绘就渔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世人传承着渔村的人文历史,续延着渔村的美好未来。

曾有人欲花高价收购他的渔民画,被他婉言谢绝。他熟知,这些画作是他毕生的心血结晶,不是钱所能买到的。而他在一九一七年,却将自己辛苦多年画就的、反映渔民生活的《金山嘴渔村——上海最后的渔村》三十米画卷以及七米长的《童趣图》,义无反顾地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作为反映当年金山渔民生活的历史史料,被惠存于金山区国家档案馆。同年六月九日,金山区特地为杨火根的这一善举举行了捐赠仪式,金山区的主要领导也亲临现场,予以高度的评价褒赏,并为杨火根颁发了馆藏证书。

二零一五年,在渔村有关方面的鼓励下,创立了“杨火根渔民画工作室”,使杨火根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创作基地,也使渔村旅游多了一处人文景观。因此,位于渔村东南隅的杨火根的家,即是居住的地方,也是他的渔民画创作场所,同时,又是游客欣赏渔民画的旅游景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杨火根已经创作了渔民画作二千多福,编纂成册已近二十本之多。画作长卷有5米多长的《渔村渔民海渔生活长卷图》、7米长的《童趣图》、10米长的《稻草在农村的用途》12米长的《渔村习俗图》30米长的《金山嘴渔村——上海最后的渔村》等。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渔民画家杨火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