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归因
(2014-09-27 19:53:04)
标签:
a教学心得 |
分类: 隆尧县牛桥中学 |
还记得我上第一节早读课的时候,看见班里第一排的一个男生在那睡觉,把他叫醒之后我就问他:“课本上刚学的英语单词都会读了吗?”同学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说:“老师,您不用教我了,我特别笨,学什么也学不会。”听完这位同学的话后,我非常惊讶。如果在顶岗实习中遇到这样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做正确的归因呢?
根据归因理论,我们可以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任务的难度,运气等等,如果一个学生能正确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那么他们便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类学生会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他们不会对学习的坚持性产生消极影响,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从失败中获得一些学习经验,比如在一些任务中的失败就能够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新的策略,从而增强自己对抗挫折的能力,促使自己进步地更快。相反,像那些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的同学往往觉得没有成功的能力,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学生,他无力去避免失败,却也不付诸努力去追求成功,久而久之,便会自暴自弃,并产生失落感和无力感。
如果我们在顶岗实习中遇到像后者一样的学生,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首先我们课下找这些同学谈心,帮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很友善地提醒他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然后一步一步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其次,我们在帮助他们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之后还要帮助他们达到目标,渐渐地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失败应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最后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合理地完成他们自己的计划,并对学生们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它不仅能够使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澄清认识,而且还能起到激励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明确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