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智《天方性理》中的宇宙模型

(2015-05-02 23:19:35)
标签:

文化

历史

刘智《天方性理》中的宇宙模型

清初穆斯林学者刘智的《天方性理》一书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重要著作,是清代部分穆斯林学者融合儒伊的重大尝试。从我个人初读之后的感受来看,此书的很多比附儒学(理学)与伊斯兰教神学(认主学)的方式,和刘智之前一百多年来华的利玛窦有相似之处。宋儒喜谈天,其中多有宇宙论方面的探讨,刘智既然要比附理学,自然少不了在书中对宇宙理论大加探讨,而事实上,他也的确把伊斯兰天文学中宇宙模型方面的知识介绍得颇为详尽,从内容上来说,几可与利玛窦《乾坤体义》中介绍的内容相媲美。但遗憾的是,尽管伊斯兰天文学比西欧天文学早进入中国三百年,但刘智却比利玛窦晚了一百多年,西欧的天文学早已成为中国历算的理论基础。刘智用汉文对伊斯兰宇宙理论的详细介绍,没能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只有同治年间安徽巡抚乔松年阅后题记中指出刘智“言四元及天有九重,合于欧罗巴之法”。笔者对理学和伊斯兰教神学了解不多,也难以深入探讨刘智的意图,因此仅就此书中出现的宇宙模型等方面的问题做一些讨论。以后计划就此书中的内容与利玛窦《乾坤体义》中的对应内容做一些对比。

刘智写作此书所依据的原始材料,大多为波斯文或阿拉伯文的哲学、神学、科学、史学著作。卷首中有这些著作的列表,其中属于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科学著作的应该有以下数种:

二林亞法肐 寰宇述

哲罕打尼識 寰宇述解

阿撒爾歐六巍   玄穹象解

二數度克比爾   曆學大全

查密爾必剌地   天下方域

墨拏積里必剌地    坤與考略

海亞士額噶林   七洲形略

葉瓦基特      月令紀

笔者苦于不通阿文和波斯文,相关研究涉猎也较少,暂时无法了解这些著作的原本,只能就自己掌握的中国回回天文学史的相关知识,以及《天方性理》中的内容,来做一些分析。

 

1.     球形天地观: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形成共识,中国古代本土天文学的“浑天说”中,没有明确完备的地球说的表述,张衡“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的表述似乎表达了地球的观念,但后世的天文学实践中,却极少见到地圆说的影子。后世关于地圆说的类似表述,也始终没有突破张衡所说的范围,相反,到处可以见到地平说的表述。但是,深受希腊天文学传统影响的伊斯兰天文学、印度天文学等,都有地圆说的影子。继承了希腊天文学全部传统的伊斯兰天文学,在中世纪时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近代欧洲天文学的突破奠定了基础。而在历史上,伊斯兰天文学也曾进入过中国,元代上都的回回司天台中,就有札马鲁丁制作的地球仪等仪器,可惜的是,这些内容,并没有对中国本土的天文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明代司天监中的回回科,只是专注于历法计算方法,贝琳等人刊刻的回回历法方面的书籍,也只字不提宇宙模型等理论内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这里暂不能展开来探讨,只是就《天方性理》中的地球说来谈一下。

刘智在天地定位图说中这样说:

真阳之气外发而为天,真阴之质内敛而为地,是以天包乎地而地寄于天之中央,如鸡子黄白之形,天地定位,而水火存于其中矣。夫天,即气也。气即水受火炽而上腾者也。此天之所以定位上也。地即土地,土即火与水搏而存迹以下坠者也。此地之所以定位于下也。定位于上下者,分形于内外也。由地观天,似乎天高而地下。而若自其天地之全形观之。实天外而地内也。

http://s14/mw690/005J8A8gzy6RXBDgj1z3d&690
        刘智此处一开始的论述看上去和张衡所说的“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很类似,但随后刘智强调,“定位于上下者,分形于内外也,由地观天,似乎天高而地下。而若自其天地之全形观之。实天外而地内也。”图中很明明白白地指出,大地为球形,而其论述中,土下降为地,上下实为内外,这些观点其实都是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元素本性和上下升降的观念,必然可以得出大地为球形,且位于天地中央。因此刘智此处叙述的,当然是源自古希腊的地球说。

2.     多重天球论:

中国古代的“浑天说”还有一个薄弱之处,即天球为单层,这给一些天文现象的解释带来了一些困难。宋儒对浑天说的发展,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朱熹认为,《离骚》有九天之说,注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以手画图,晕自内绕出至外,其数九。里面重数较软,至外面则渐硬,想到第九重,只成硬壳相似,那里转得又愈紧矣。”

但陈美东先生指出,宋儒虽然就九重天论进行了探讨,但对七政高下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讨论。明代的黄润玉曾有讨论,但却错误地认为太阳在五星之上。不过在希腊范式的天文学中,对七政高下都有明确的阐述,刘智也不例外:

后天形器,凡十四层。其数与先天性品之数相对。上界之层第九,即九天之位也;下界之层第五,即四气与四气所生之三子也。“阿尔实”为至清无上之天,诸天之悬位于其中也,犹珠之悬于水晶室也。此第一天之体,一面有形向下,一面无形向上。无形而向上者,以其尚属于先天也。有形而向下者,以其始人于后天也。此际位分。天分先后,而两界却无隔绝。其第二层日“库而西”,为二十八宿及群星所丽之天,虽有形,而其形实无容思议者也。当其无火冒人天体而成象也,其力仅能至此而止,过此以上,则至清而无可而矣。下此七天,则每一层仅有一星丽之。其三层则土星丽焉,四层则木星丽焉,五层则火星而焉,六层则太阳丽焉,七层则金星而焉,八层则水星丽焉,九层则太阴丽焉。天有九,而于其最上者称为一层,于其最下者称为九层,盖自上面数及于下也,是为顺其次第而数之也。苦于其最下者称为一天,最上者称为九天,则为 逆其次第而数之矣。(后天形器图说)

http://s8/mw690/005J8A8gzy6RXBEZzRZd7&690

刘智此处所说的“阿尔实”和“库尔西”是阿拉伯语的“御座”(’arsh)和“脚凳”(Kursi)的音译(据村田幸子)。其中“阿尔实”即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所说的“宗动天”,“库尔西”即恒星天,以下依次为土星天,木星天,火星天,太阳天,金星天,水星天,太阴天。顺序很明确。

后文中,刘智也谈到了天球运转的问题。他认为“阿尔实”自东向西旋转,而“库尔西”以下则自西向东旋转:

“阿而实”之旋转也,自东而西,带动以下八天,亦有自东而西之势。而八天本行,实自西而东,故其势,虽为“阿尔实”所牵动,而本行却不随之,虽有自东而西之势,而实为自西而东之行,是之谓反掣之动。九天之旋转也,一为自然之动,八为反掣之动,两动不息。

这里,“阿尔实”的旋转带动各天,造成了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而“库尔西”以下各天,则带动天体自西向东旋转(“库尔西”旋转造成的恒星运动即岁差)。

3.     天地大小:

古今中外的天文学家都对天地大小问题极为关注。当然,在古代条件下,所谓的宇宙就是太阳系而已。而人类只是到了准确测定太阳视差的时候,才第一次准确地认识到了太阳系的大小。不过,过去的天文学家虽然没能准确测定实际的距离,但在相对距离以及地球、月球大小的测量上还是有一些成就,值得关注。刘智便引用了一组各重天球大小的数据:

天分九重,而其所以分,则无形者也。无形而得以知其远近者,盖观其本天之星之远近,而因以知其天之远近耳。太阴天,去地约四十七万里。水星天,去地约九十万四千里。金星天,去地约二百四十万里。太阳天,去地约一千六百万里。火星天,去地约二千七百四十万里。木星天,去地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五万余里。土星天,去地二万五百七十五万余里。“库尔西”,去地约三万二千二百七十七万里。“阿尔实”去地倍于“库而西”去地之数。各天地远近之数,盖即其各天半径之数而定之也。知半径之数,则可以知全径之数矣。即全径之数推之,径一围三,便可以知周环之数。而各天全体之为若干大也,丝毫不爽矣。

这里的数据中,除月球的较为接近实际之外,其余的全部大大偏小。这主要是古代使用的测量方法存在重大缺陷,此处暂不展开论述。另外,刘智还谈到了星体和地球的大小:

天之远近大小,因其星知之。而各天之星,则亦有大小一定之体。“库而西”之列宿群星,约其大概分为七等。一等者大于地一百一十倍。二等大于地九十倍。三等大于地七十倍。四等大于地五十二倍。五等大于地三十五倍。六等大于地十七倍。至小者大于地七倍。土星大于地九十倍。木星大于地七十四倍。火星大于地倍半,日大于地一百六十五倍。金星小于地三十六倍。水星小于地二万余倍。月小于地三十八倍。天之远近,星之大小,灿若列眉。观形器者,不可不更知其大者也。地位于九天之中,如大荒中一沙。九天位于人性之中,其为大为小、盖亦犹地位于九天之中也。

此处的大小倍数,指的是体积的比例,因此月小于地三十八倍,大概就是说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3.4,虽然不甚准确,但也可以接受。至于其他的倍数数据,特别是恒星和行星的数据,基本都是谬之千里的估计。而太阳数据的错误源自太阳距离测定的错误。而地球的大小,刘智另有谈及,和其在《天方至圣实录》中的数值相同:

地者,土与水相附而成形者也。其体浑圆,而位于空中之中央,周九万里,其深厚二万八千六百里。

    当然,他用九万里这个数字恐怕还有其他的考虑,可能是为了合于中国古籍所载之数。

4.     地理:

     http://s8/mw690/005J8A8gzy6RXBGwQ9F67&690


(地)分形有七,是为七洲:曰阿而壁,日法而西,曰偶日巴,日赤泥,日细尔洋,曰欣都斯唐,日锁当。

这里的七洲不是今天我们说的七大洲,毕竟在中世纪阿拉伯的地理学著作中,不可能出现大洋洲、南北美洲的概念。此处赤泥即中国,法尔西即波斯,欣都斯唐即印度,阿尔壁即阿拉伯,欧日巴即欧罗巴。锁当、细尔洋的对音笔者暂且难定,待考。

随后刘智又介绍了寒带、温带等概念:

地七而其中有寒热温凉之各异者,以其上应黄道之度数,各有远近之不同也。合大地而总观之,自南至北,分五大界:一黄道界,其地甚热,以其当旧轮之正照故也;一南极界,一北极界;此二界甚寒,以其与日轮远故也;一黄道南界,一黄道北界,此二界,寒热适中,以其与日轮不远不近故他。地气寒热温凉之故,皆上界黄道为之映照于其间也。

5.     其他:

刘智在书中称流星为“积阳之气。再遇火焚,化为火球而坠之”,而“若积阳之气烈甚.直上之力更勇,则能射入热际之尽,而近于天矣。近天,则此气为天气所吸,不得下坠,与天随行,为彗孛之类,必待久而渐消渐散,以至于无也。”这种流星观和彗星观,源自古希腊,后来流传甚广,将彗星流星都看成是月球之下的气象现象,到很晚才被推翻(其中第谷在观测彗星之后认识到彗星远高于月球,绝非气象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