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剧"十三大流派"之旦角戚[雅仙]派

(2014-10-18 23:57:39)
标签:

戏曲经典

越剧流派

旦角戚派

《血手印》

《王老虎抢亲》

分类: 梨园

http://s8/small/005J5snZgy6MQCMdf8z27&690

(雅仙)派:经典剧目《血手印[戚雅仙演唱]

 
       戚派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属公认的"越剧十三大流派"之一。戚雅仙15岁入陶叶剧团科班学戏,翌年即1943年随科班到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为班底,在为袁雪芬同台配戏时耳濡目染,学习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被观众称为“袁派小花旦”。1947年参加刚成立的玉兰剧团,与徐玉兰搭档,从首演剧目《香笺泪》(傅幸文配像)开始以“悲旦”著称,唱腔初步显露自己的风格;1950年组织合作越剧团,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擅演悲剧的特点,在继承“袁派”的基础上变化发展,另辟蹊径,逐渐形成并创造了朴素流畅、亲切抒情、缠绵委婉、韵味醇厚的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在越剧流派中独树一帜,世称“戚派”。
       戚雅仙的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她的音域并不宽,但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戚派”唱腔简明不繁,不事花哨,通俗易学、易记,常用的乐汇看上去很简洁,但通过各种变化,使唱腔丰富多彩。这种鲜明的特征音调贯穿在所有唱腔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戚雅仙的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唱腔。1950年演唱的《婚姻曲》(王杭娟演唱),就表达了解放后妇女挣脱封建枷锁获得新生的喜悦心情。这段唱用[四工腔]的多种板式,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快板]不同于其他流派,她采用快板慢唱的手法,把速度略放慢一些,曲调稍加小腔,突出字重腔轻,节奏较稳定,在唱法上,以短促的润腔收音,增加曲调的跳跃性,使音调富有活力。戚雅仙的甩腔也很有特点。她的甩腔留有袁派甩腔的痕迹,又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即常在最后三字运用自己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组成甩腔。如《婚姻曲》中的“一生幸福断送掉”,最后三字进行了加花扩展,“掉”字的拖腔又采用了切分节奏和断续腔的唱法润色。这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风格。
       戚派唱腔的另一特点,是在平稳的旋律中常出现下行小六度的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腔,以加强语调,渲染悲愤、哀怨、激动的情绪。尤其是[清板]起落分明,善于根据唱词语调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调、节奏处理、润腔唱法上巧妙进行多种细微变化,寓华彩于朴素,藏变化于平淡。如《血手印》中“你不问情由开口骂”这段[尺调腔·慢清板],王千金得知林招得蒙不白之冤,赶赴法场见最后一面,却遭到林招得责骂,唱腔开始“林郎――”是一声凄切哀怨的长“叫头”,在乐队衬奏一个[慢板]长过门后缓缓唱出“你不问情由破口骂”,前五字音调低沉哀伤,“破口骂”三字字位节奏拉开,“骂”字的落音尾腔以短促的下滑音装饰,唱句收尾韵味浓厚且有力量。最后两句形成唱段高潮,甩腔通过腔幅的扩展加花,使音调委婉曲折,起伏回荡。
      《龙凤花烛》中的“四季衣”,也是戚派代表性唱段。这段[尺调腔·慢板]通过春、夏、秋、冬四季衣服的更换,表达出母女别离之情。春、夏、秋、冬每段8句,在唱腔整体布局上采用了启、承、转、合的结构,分别用[尺调腔]的[慢板]、[慢清板]、[弦下腔·慢板]和[尺调腔]的“紧伴散唱”,情真意切,感情铺叙和结构逻辑层次分明,感人至深。
       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是越剧的骨子老戏,大部分越剧演员都会唱,但戚派唱这两出戏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有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戚派表演细腻动人,擅演善良、温柔、多情的女性。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血手印》(金静演唱)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玉蜻蜓》中的志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等数十个动人的舞台形象。[金静傅幸文戚派联唱]
       戚派代表剧目有:《血手印》(金静丁小蛙演唱)、《王老虎抢亲》(戚雅仙毕春芳原唱 傅幸文阮建戎配像|1960电影-夏梦李嫱余婉菲主演|新秀版-傅幸文丁小娃章海灵主演)、《玉堂春》(戚雅仙毕春芳主演|朱藺魏小梅演唱)、《白蛇传》(戚雅仙毕春芳演唱|金静丁小蛙演唱)、《玉蜻蜓》(志贞)、《文姬归汉》(蔡文姬)、《龙凤花烛》(徐梅红)、《琵琶记》(赵五娘)、《卓文君》(卓文君)等。
        戚派优秀传人有:盛建丽、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傅幸文王杭娟王毓梅朱蔺余福英邹红周美姣徐洁明钱丽文戚继仙、陈震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