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书》的主要特点

(2015-02-11 11:13:08)
标签:

军事

http://s4/mw690/005J3Qulzy6PTcIurMnb3&690

http://s3/mw690/005J3Qulzy6PTcKtU3g62&690《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是很妥帖的。自《史记》、《汉书》开始,历代正史中都有少数民族历史记载的专篇。十六国时,出现了许多记述各个割据政权史事的专书,可惜大部分都失传了。《魏书》记述了我国北方鲜卑族拓跋部从四世纪末叶至六世纪中叶(即北魏道武帝东魏孝静帝)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魏书·序纪》还追叙拓跋氏的远祖至二十余代的史事,虽未可尽信,但却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因此,研读《魏书》,对于认识我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http://s15/mw690/005J3Qulzy6PTcMwfQqae&690《魏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作者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的自觉性。除了它的列传具有比《宋书》更突出的家传色彩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志。《魏书》的志,新增《官氏志》、《释老志》两篇。魏收在《前上十志启》中说,这两篇志所记述的内容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官氏志》首记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释老志》记佛、道二教,以记佛教为主。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

http://s13/mw690/005J3Qulzy6PTcO6rUwcc&690这两个特点,也可以看作是《魏书》的主要成就。

历史上有不少人批评《魏书》,仅刘知几《史通》一书,批评魏收及其《魏书》的地方,就有数十处之多。但历史上也是有人肯定它的。唐初,许多史家认为《魏书》已为详备;李延寿更是称赞它追踪班、马,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沉致远。隋唐时期,重撰魏史者甚多,但千载而下,诸家尽亡,《魏书》独存,说明它是经得起历史的选择的。

http://s1/mw690/005J3Qulzy6PTcPt7CE80&690由达拉特旗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协会发起创立鄂尔多斯首个儿童中国文化经典诵读班——好古学堂,以圣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训,继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统,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宏愿,宏扬传统文化,推行国学教育,主要针对3—13周岁少年儿童开展经典教育的培训和实践。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伏羲班创始人、“国学教育先行者”吴鸿清教授考察好古学堂后盛赞好古学堂教育教学“已领先于全国很多地方,可以建成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经典诵读课主要以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导的太湖大学堂教材为主,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孝经》、《礼记》、《道德经》、《庄子》、《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重订增广贤文》、《菜根谭》、《诸葛亮诫子书》、《古文观止》、《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黄帝内经》、《内经述》、《鉴略》、《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周身经穴赋》等国学经典。

 除经典诵读课外,学堂同时开设儿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程,以《弟子规》教学为主,从“孝悌”入手,学习“洒扫应对”,教给孩子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具备良好身心修养的人。配合德育教育,学堂开辟了德育实践基地,免费让父母和孩子体验农田耕种,让孩子学会劳动,感受生活的艰辛,学着理解生活感恩社会,培养孩子博爱慈悲的胸怀。

为了培养孩子端庄、恭敬地学养功夫,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力和美学修养,好古学堂新开设了书法学习班。书法学习从唐楷入门,先建法度,再习魏碑,后学二王,兼临诸家,习其古意,自然流美。

同时,学堂免费开设家长国学班,创办“好古国学论坛”“好古经典读书会”“好古道德讲堂”“孝廉文化园”四位一体家长学习、交流平台,采取讲师授课、道德模范作报告、家长学习讨论等方式,倡导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修学模式,推动全社会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复兴与传承。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可以关注好古国学论坛!

http://s15/mw690/005J3Qulzy6PTcFDA1U1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