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要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如何把千米的认识过程有质量的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真正经历并内化的时空?课中我通过互对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实践体验(步行操场4圈)建构1千米的概念,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这三个主要层面的体验活动,能帮助学生较好的在体验中建构起千米的概念。 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此并不陌生,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40个体重约为25千克的学生的体重来表示大约1吨,这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可达到心里顿悟,对1吨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紧接着,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来作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常常用吨来作单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吨的存在。 反思四:千米和吨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千米和吨这两个单位之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因此,在教学时,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探究新知。 教 材的编排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借助情境引入新的单位,使新的单位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场合都有了交待;二是通过问题诱使学生深入研究1千米有多长、1 吨有多重,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图片信息呈现和一定的推理想象中,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理解和建构千米和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