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没有结合实践地学习,学生会感到枯燥、烦闷。因此,我们教师应把实践本身看成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上,我将两节课的内容压缩为一节课,忽视了学生对于“千米”这个概念的实际理解能力,只从“走2000步大约是1000米”、“10个100米就是1000米”的抽象语言中讲解,没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1000米的实际长度。导致学生在课后对“千米的认识”模糊不清,对长度的单位的把握不够明确。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及时组织了三年一班、三年二班两班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在操场上实际感受了“100米的距离有多远”, 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