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心理 |
一贯擅长动作类型片的导演吴宇森,用6年光阴拍摄了一部爱情电影。尽管《太平轮》穿着历史和战争的外衣,但剥去这一层钢盔铁甲,内里还是温润如玉的爱情题材。吴导接受采访时说这正是他苦苦寻找的“真正理想的电影”,不知道是因为他将自己与太太的相恋细节融入到电影当中,亦或是终于愿意放下英雄主义情结,试着用爱与世界和解。
还没上映时,《太平轮》就被冠以“中国版泰坦尼克号”之称,但其实目前院线中放映的《太平轮(上)》倒颇有些乱世佳人的味道。它用时代众生相映射着战争动乱下的爱情和人性、聚散离合与身不由己。观影之后,意犹未尽,心里的滋味就像剧中的每个人物,有苦却说不出。
在这种宏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小情小爱太容易被战争形势所湮灭。回顾1945年前后的那段岁月,不用谁开口,满脑子都会是密密匝匝的硝烟和战火,烧也烧不完似的,值得铭记的仿佛只剩下几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战役和重量级人物的命运安排。可是这部电影告诉你,将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气息和命格。
在一切都艰苦卓绝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支撑着绝大多数人在战争和不确定的未来中活下去的,除了政府定时发送的粮食,更强大的力量就是爱情。所以,尽管《太平轮》是一部多线性叙事的影片,但每一条线上都绷紧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爱。
黄晓明饰演的国民将军雷义方在内战形势不利之时仍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除了因为肩负军座的重任,为的是守住对妻子蕴芬(宋慧乔饰)的承诺,他盼着有一天能再次团聚、还要见一见未出世的孩子;通讯兵佟大庆(佟大为饰)的每一次冲锋陷阵和英勇无畏不单单是为了“想有一块儿地,跟家里人吃饱穿暖”,他还期盼着能跟只有一面之缘的于真(章子怡饰)终成眷属;而于真的心里却记挂着那个不过是一夜夫妻的国民兵,所以甘心沦落风尘、受尽邻里的辱骂和嫖客的殴打,为的是快些赚到钱买够一张船票能去台湾与意中人相会……
每一个角色都是如此这般,生有所恋,为着微弱的重逢可能,都愿意搏一次。
剧中每一对苦恋的男女都没经历过多少耳鬓厮磨的相处时光,有的只是那匆匆的一次相会,甚至还未记清对方的名字。但跨越数载的战争时期,每一次让人温暖和充满期待的信念却都关乎对方,哪怕只是脑海中构筑的美好假想。那些爱的信念,是一张照片,是一段共舞的回忆,是对方触碰过的一只盐罐儿。
不知道这是否是吴宇森在尝试使用新的电影符号,除了以往每部作品中都会出现的白鸽和教堂,这部电影当中还融入了新的元素,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件件爱情纪念品,我想这也是导演设置的最讨巧的爱情意象。
我们用什么凭吊和回忆我们的爱情呢?
当岁月斑驳,当爱人不再,一张照片、一双舞鞋,哪怕是熟悉的风铃声,都会勾起我们对往日爱恋的向往,即便再也不能重逢,但每一次与爱情纪念品的照面都依然能唤起那爱的心跳。
即便在如今的和平年代,若没有爱的支撑,我们也早就在会在生活的蹂躏下束手就擒吧?是爱让我们不投降,不妥协。
若说这部电影的不足,稍稍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分成了上下部,万众瞩目的登船故事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却没能在2小时的戏码中让人一睹为快。好在上半部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像一把张满了的弓,感情积蓄的饱满又有张力,这一点倒是补偿了观众的失望。
虽然我在观影之前最期待的是章子怡的表演,但整部电影看过之后最大的惊喜却是黄晓明。那张精致的像被能工巧匠雕刻过的脸,无论是在在大雪纷飞的舞会,还是在肃杀萧瑟的战场,都像这部史诗巨著中承上启下的一个章节,若是缺少了,便减几分精彩。还记得,黄晓明曾在凡客广告中昭告天下“没错,我不是演技派”,但这句自白若放在今日,倒显得过于谦虚了。影片中,国共两党的那最后一役中,他的表演好像把剧中人所有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对爱的珍视都攒在了一起,并发挥到了极致。
令人伤怀的是,雷将军那个“待我半生戎马,与你共话桑麻”的承诺,只能被那漫天弥漫的战火烧成灰烬。可恨相逢能几日,可叹命运贪别离。
不论下半部太平轮上能否得太平,无论相爱的人们能否再相逢,至少上半部已经给了我们如此多对于爱的感动和对时代背景下命运的唏嘘,足矣。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搜索staynormal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