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靠与短打(戏曲谈丛之一)
(2014-09-26 02:12:19)
标签:
娱乐 |
京剧武生是指在舞台上扮演具有武艺的生角演员。一般来讲,武生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长靠武生,一类是短打武生。这种分类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演员的穿着打扮,在戏曲里面,演员的角色、性格、身份主要靠脸谱、衣着来表现。所以,了解戏曲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靠是戏曲里面武将们所穿的战将的服装,通常背后插有四面三角小旗,不插旗的叫软靠。一般都是圆领,紧袖口,分前后两片,靠身的衣长一直要垂在脚部。靠的上下衣裳紧相连接,但上衣、下裳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上衣也是分为两片,似衣非衣,似甲非甲,衣片之上虽然有铠甲的图纹摸样,但在穿的时候,又不是紧贴着身体,与生活中穿铠甲的真实情况相比,显得更自由、更舒适、更灵活。“靠”的原型应该是仿照清代将官们的绵甲戎服来设计的,既具有长袍宽幅的端庄稳重,又具有武将勇士般的豪气和风度。
戏曲服饰的夸张和变形在“靠”这种服装上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靠的衣片都是与身体相分离的,由于不贴紧,就对于动作形体的约束降到了最低,演员动的时候,可以舞到尽兴;演员静的时候,则很能彰显出人物的威武气概。靠的宽大圆通,在形象上就赋予角色一种高大威猛的状态。
另外,在靠的身上还绣有一些特别的花纹。主要的花纹有鱼鳞形或丁字形,往往在鱼鳞形的鳞甲的正中间用圆形的寿字图案装饰,再在甲纹的四周饰以双层装饰花纹,内层的叫小边,外层的叫大边,小边、大边之上又分别绣上草龙、江牙的连续图案。一般武生或武老生,他们的靠肚的纹样常会选择“双龙戏珠”或“独龙”的。
靠的色彩也分为上五色与下五色,用色规范和蟒的程式大致相同,往往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和脸谱来区分颜色。如黑脸谱的用黑色靠,如周仓,红脸谱的用绿色靠,如关公,英俊武生、武小生用白色靠,如赵云、马超等。女将穿的叫女靠(属刀马旦)。
长靠武生大都着硬靠(背上插有四面靠旗),头上戴着盔,脚上穿着厚底靴,一般都使用长柄武器,一切都便显出大气威武,几时拿短一点的兵器,那也是更具有武将风采的大锤。长靠武生是生类角色中对演员要求较高的一类,他不但要武功好,一招一式要准确到位,圆场功要求特别高,跑圆场时身上的四面靠旗必须纹丝不动,行里将其叫做“水上漂”,唱念的功夫也得很娴熟,表演要细腻、富有感染力,而且还要架子好,工架要稳重、端庄、威武、优美。正如人们所说的,京剧长靠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要达到“三种境界”,即:一是要演“准”,二是要演“美”,三是要演出“韵味儿”!
京剧长靠武生的戏有许多,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如《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剧中的马超;如《挑滑车》的高宠、《古城会
短打与长靠相对,是武生穿短衣裤,着薄底靴,用短兵器,大都表现步战。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帅、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有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的,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短打武生黄天霸;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的,如《打店》、《十字坡》、《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中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戴扎巾(穿箭衣)的,如《一箭仇》中的史文恭、《独木关》中的薛礼等,大致分这么三种。
短打武生更注重造型美,讲究身段的舒展、武打的火爆、剧情的紧凑。比如走边,它通常表现身怀武艺的剧中人轻装潜行的景况,常用于侦察、巡查、夜行、暗袭或赶路等特定情境,是武戏演员的基本功之一。主要由正、反云手,各种踢腿和飞脚、旋子、蹦子、扫堂腿、飞天十响以及快三步等动作组合而成。分单人、双人、多人等多种形式,如间以曲牌,演员连唱带舞的称响边;只用轻轻的堂鼓声称鼓边或哑边;表现水上行舟,用小锣突出水声效果,又称水边;载歌载舞或边念边舞等多变又别致的混合边。走边要求动作灵敏,节奏明快,于轻巧中见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