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乙瑛碑:8张图让你学会隶书
没规矩不成方圆,写字亦然!每个书体之所以成为独立的书体,就是因为它有着相对独立于其他书体的“规矩”,例如,笔画的写法、运笔方式,结字的技法,包括篇章结构即章法,都有自家的特点,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而每个字体的结构则是重中之重!如隶书的字形以扁方为主要特征,楷书则以正方为主。所以,学习书法,明了每个字体的结构技法非常重要。http://s4/mw690/005IRaxxzy7bEt9fmxl63&690
这里介绍的“隶书结构技法口诀”总结得非常好,是学好隶书的必修课。而这些“规矩”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又会根据每个字的特点甚至书写时的章法需要而有所变化。所以,在学习这些结构技法之时,不能固守成规,还需灵活运用。在这方面,隶书比其他书体有更大的灵活性,有时候同一个字同时出现在一幅书法作品中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只要把这些结构技法学会、学好,熟记于心,胸有成竹,在书写时才会运用自如,写出好的作品来。http://s3/mw690/005IRaxxzy7bEtap7k6b2&690
隶书《乙瑛碑》,东汉
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时乙瑛已离任,遂以孔龢补之。http://s12/mw690/005IRaxxzy7bEtbs3d9eb&690
此碑结体方整,骨肉亭匀,波磔分明,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与《史晨》、《华岳庙》、《熹平石经》同趣。自欧阳修《集古录》以降,迭经著录,对后世影响很大。宋张稚圭以为钟繇所书。宋洪适《隶释》云:“……繇以魏太和四年(230)卒,距永兴盖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
明赵崡《石墨镌华》也说:“元常,献帝初始为黄门侍郎,距永兴且四十年,此非元常书明甚。未知张稚圭所按何图。其叙事简古,隶法遒劲,令人想见汉人风采,正不必附会元常也。”http://s7/mw690/005IRaxxzy7bEtclRAya6&690
明郭宗昌《金石史》谓此碑“尔雅简质可读,书益高古超逸。”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宫之富。王篛林(澍)太史谓雄古,翁潭溪(方纲)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此碑文运用了“波势”的写法。http://s6/mw690/005IRaxxzy7bEtd5UTHe5&690
http://s9/mw690/005IRaxxzy7bEtepe1G98&690
http://s11/mw690/005IRaxxzy7bEteHluW3a&690
http://s12/mw690/005IRaxxzy7bEteMxg7ab&690
所谓波势,最重要的是横画的写法,起笔时反方向入笔,然后边运笔边向上提,用笔端整齐的部位水平向右运笔,在适当的地方稍稍向下顿笔,然后顺势用力向右上方挑出。隶书的这种笔法用音乐的术语来讲,叫主题。这样的运笔法在短笔画中或多或少能见到一些,它涉及到整篇结构的安排。这碑就是用这种笔法的典型例子,也是杰作,其点的写法极为稳固,堪称汉碑上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