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元青花凤首扁壶四十八块碎片拼成
标签:
元青花凤首扁壶镇馆之宝内蒙古日报收藏版网刊选稿 |
分类: 原创 |
藏品:元青花凤首扁壶。
年代:元代。
质地:瓷。
规格:高18.7厘米,口径4厘米。
特点:元青花凤首扁壶是北京首都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该壶壶体扁圆,直颈小口,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情景。
渊源:元青花由于存世稀少,为国际、国内各著名博物馆争相收藏。文中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虽然精美绝伦,却是历经磨难而重生。
1970年初春,北京标准件四厂的工人在旧鼓楼大街豁口的城墙下挖土,挖出一坛青花白地瓷器。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到现场后,发现这些青花瓷器已经成了碎片。他们用了3天时间把土堆筛了一遍,挑拣出碎瓷片,装在箱子里,用自行车驮回办公室,一片一片拼对出十多件盘子、碗、盏托等瓷器,其中最精美的便数这个扁壶。可是,48块大大小小的碎片只能拼出扁壶的一半,其余部分只能由美术师用石膏修补。虽然黏合不是很精细,接缝清晰可见,甚至大家还开玩笑说,这是二凤的姐姐——大凤(缝),但是在随后的30多年里,样貌残缺的元青花凤首扁壶经常出现在杂志里、邮票上、展览中,引来无数惊叹。2004年,首都博物馆将扁壶送交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进行了历时13个月的修复,元青花凤首扁壶宛若新生。
点评:元青花凤首扁壶制作工艺繁缛,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捏塑成型,壶身为雕镶成型,最后合成整体,造型构思别具匠心,纹饰生动流畅,釉质莹润。青花料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绚丽浓艳,略有晕散,铁锈斑特征非常明显。它是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青花图案装饰与造型工艺相融合的体现,是元青花瓷的代表作之一。
藏所:首都博物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