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冬至日献履敬老纳吉祥
标签:
冬至绛紫绢袜内蒙古日报收藏版网刊选稿 |
分类: 原创 |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一年中的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这一天要“献履贡袜,迎福践长”,意思是互送鞋袜,迎纳吉祥。
袜子在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袜子按照材质分为革袜、丝袜和布袜三种,高度一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22厘米左右,穿的时候要束在腿上,外面再穿鞋履。
袜在古代通常作足衣解,一般写成“袜”。如《释名·释衣服》称:“袜,末也,在脚末也。”更早的时候,则写成“韤”或“韈”,《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褚师声子韤而登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文王伐崇,至凤黄虚,韈系解,因自结。”《说文·韦部》:“韤,足衣也”。马王堆一号墓329号竹笥内出土2双相同的袜子,为汉初弥足珍贵的服饰实物。
文中这双绛紫绢袜就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现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院。绛紫绢袜底长23厘米,头宽10厘米,以绛紫绢缝制而成。在选料上也十分讲究,袜面用绢较细,袜里绢较粗,再配以素纱绑带,穿起来既舒服又耐磨。据专家考证,绛紫绢袜的主人是辛追夫人,她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