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赓续耕读文明
农业文化遗产凝结了无数古人智慧,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想等方方面面,塑造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立自强的性格,培育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成为乡村和谐发展的基础。源于黔东南地区的侗族大歌,不仅体现了结构严密而精美、歌词押韵、曲调优美等艺术特色,而且还表现了热情好客、团结合作等优良习俗。
裕后勤和俭,兴家读与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了悠久的耕读传家理念。在传统社会,耕与读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体现了人们对劳动生产和文化修养的重视。陶渊明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王冕的“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钱澄之的“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等诗句,至今为人们所传诵。
耕读文明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可以说,耕读传家也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
“赓续农耕文明”,耕读教育中重视劳动、提倡读书学习的理念,可以为今天立德树人提供借鉴。耕读文明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可以说,耕读传家也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完善耕读教育体系,耕读教育中重视劳动、提倡读书学习的理念,可以为今天立德树人提供借鉴。
人们通过耕作获取粮食,也通过劳动受到教育,亲身感受劳动创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些人中被不同程度忽视。
传承耕读教育理念,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引导学生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农耕技术、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知识,以此促进青少年增强身体素质,锤炼勤劳奋进、脚踏实地的作风品质和胸怀乡土、报效国家的价值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