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永春县里的东关桥,又名通仙桥。眼前一座修旧如旧、古意盎然的廊桥完整地重现在世人面前,这座桥是永春人的乡愁存续,如此壮观,如此优久,如此宏达,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虽然是临近黄昏,这里还有游客,桥上恋人男女双双携手,有的站在桥上凝望远山,静听溪声;桥下则碧波万顷,舟帆片片,鹭鸶戏水,甚为惬意。
永春东关廊桥是闽南地区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它见证了宋、元、明、清各代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有历史记载,历史上,永春几十万华侨,也是穿越东关桥、下晋江、出泉州湾,前往东南亚。东关桥,因而成为无数永春历代华侨、乡贤梦萦故乡的一道风景,寄托乡愁乡思的一个地标。
遥望桥下,桥下的扁舟打渔,令人浮想联翩。带我们看桥的黄书记自豪的说,过去永春流传着一句俗话:“好柴流不到东关桥”。旧时的唐山,因为贫瘠与艰难,哪有好东西能漂流到这湖洋溪的溪尾?想当年,多少华侨就在东关桥下,依依惜别亲人,一叶扁舟顺桃溪过晋江、出东海,下南洋艰苦创业。如今这条“过番路”碧波荡漾,一叶扁舟载着的是休闲的游客。
东关桥里外全是红漆的,每间桥屋的横间上都有一幅画,画着一些古代的传说,有哪吒闹海,有沉香救母,还有嫦娥奔月等。桥中部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建桥后年年香火不断,更有不少虔诚的香客远道而来,我们到此一游,真是不忘此行。
这座长廊屋盖梁式桥是根据闽南地区雨水很多而设计构筑的。木梁桥上造桥屋,既可供远行的人们借此歇脚避雨,又有增强桥梁的稳定性,阻止雨水直接渗入导致木梁腐烂,还能给山水之间增添无限画意,收到实用、坚固、美观的效果。
——清王光华《通仙桥诗》有诗赞美东关桥!
桃谷寻源路不迷,垂虹人渡石林西,
双鱼塔近残霞散,五岫台空落照低。
置驿此间通上国,放舟何日到仙溪,
会当立马金鳌上,大笔淋漓认旧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