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北大路,有数千年历史。三家店水闸西侧(石担路)往北,过了架在半空的丰沙线铁路桥,左转穿过“门斋铁路”桥洞,一座类似城门洞的古建筑突现眼前,名曰“三官阁过街楼”,上面覆盖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此楼即琉璃渠村的标志。我的出生地城子村距此不足一公里,小时候经常“到此一游”,自然十分熟悉。从这里开始,沿山路向大山里行进,每隔几华里就有一个古村落,皆与古道相连,村村都有“京西古道”指路牌,力荐本村段的古道及其相关的“古迹”。而招揽游客的多少,取决于投入的大小。其中水峪嘴村堪称独占鳌头!
今天的目的地是海拔300多米的水峪嘴村牛角岭。这段古道景致与别处之不同,是比较宽敞,可容10余人并排行走。所以自诩“西山大路”不算夸张。而关口门洞也大许多,高6.2米、宽4.3米、进深9.3米,自榜古道关口之最----“京西古道第一关”。实际上这个“第一”是古道从东向西数起,“第一个关口”之意。
古道上必然有的“马蹄窝”痕迹,这里也到处可见。明显的蹄窝有300多个,最深30多厘米。昨天下过雨,深深的蹄窝里存满了雨水,拍出照片更显清晰。凝视这些蹄窝,总会浮想联翩,这是多少次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是多少年日积月累的“造型”功夫!刻于石上的历史,记载往昔的辉煌,终成永久的丰碑!
水峪嘴村村民对京西古道情有独钟,在牛角岭下建了门头沟区第一家村级“古道博物馆”,面积200多平方米。
展区分4部分,分别是古道历史沿革、历代维护、古道功能和民俗民风。内容丰富多彩,文字表述简单明了,展出许多相关实物。游过古道,再参观博物馆,顿觉古道知识升华,眼界大开!
提笔至此,还有一事不吐不快!不知谁出的馊主意,硬是在牛角岭山后新辟了一条盘山道,在另一座更高的狮子岭半腰修建了数百米长的“玻璃栈道”。看似“现代化”了,实际上破坏了青山的自然美,增大了水土流失的隐患,画蛇添足,哗众取宠,实属败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