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我:“爸,这个坏了你帮我修好”
爸:“没问题,一会就好......”
我:“爸,我要听故事。”
爸:“从前......”
我:“爸我想买超人的玩具”
爸:“没问题,下次逛街去买”
我:“爸,学校叫教书本费”
爸:“嗯,知道了,你作业写完没”
我:“每天都吃这些菜一点都不好吃.....”
爸:“以后我老了你有这个给我吃就好了。”
我:“爸,我想......”
“爸,我要......”
“爸,我没钱了.....”
“爸,饭煮好了没?我饿了.....”
“......”
爸:“好,OK,没问题......马上好。”
那时候的父亲,是万能的超人。
http://s9/mw690/001UyxY1gy6RiaSUELm78&690
读初中了:
爸:“这道题应该这么做....”
“你看你的字写得,想鬼画符一样.....”
“整天只知道玩,看你以后怎么办.....”
“放学早点回来.....”
“这么大人了还不听话。你看别人XX多让人省心......”
“说过你多少遍了,要XXXX!要XXXX怎么老不听......”
我:“你烦不烦?”
爸:“.......”
我:“爸这个怎么不行了.....”
“爸煮饭没,我饿了.....”
“爸,学校让交钱了.....”
爸:“你自己不会弄啊?只知道用,用坏了自己不会搞吗?”
“整天只知道吃,自己要吃什么自己学会动手不行吗?”
“只知道回来要钱,你看你成绩,每天只会玩......”
渐渐的,我眼里的父亲是那么的烦人,那么的啰嗦,什么都不会了,动作也慢了。
http://s4/mw690/001UyxY1gy6RiaVqyzNb3&690
出身社会后:
电话中。
爸爸来电......
我:“喂~”
爸:“儿子,回来吃饭不,家里煮好了XXXX,下班快点回来......”
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
玩电脑游戏中:
爸爸来电......
挂断。
5分钟后,父亲的未接来电已经超过5个。
不耐烦的拿起电话。
我:“喂~做什么嘛”
爸:“回来吃饭了,等半天了,在做什么嘛还不接电话......”
我:“知道了,你们吃嘛,我不回来了。”
......
http://s12/mw690/001UyxY1gy6RiaXxOlR7b&690
在岁月的长河中,父亲渐渐不是万能的了,不再是当初的超人、当初的故事大王,当初的万能修理工.......白发已经侵占了曾经黑黝黝的两鬓,皱纹也布满了额头,走路都颤颤巍巍。连挂在嘴边的话都马上忘记了,一句话重复一遍又一遍。
是否我们成长的代价太多惨重?如若这样,我宁愿自己永远都长不大,还父母青春常在。
是否人,总是有个不懂珍惜的过程?
从不读书以来,父亲的白发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绝强,越来越叛逆。我曾想,这是90后的共同点不是么?父母总啰嗦的说我们多少岁多少岁,现在已经这么大了,还不懂事。然而我总不以为然的觉得青春就是拿来挥霍的。
记得那年,在学校犯了点事,警察到学校提人。父亲当时应该正在工作中,听说我的事后急急忙忙跑来学校,恳求警察不要给我备案,说我年纪小,不懂什么是对错......终于警察叔叔开恩。说大不大的年纪,我总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然而我们总是索取。越长大越不愿意在父母身边,我们总是自私的为了自己所谓的“自由”而无数次顶撞父母。貌似对于父母的不理解,都成了我们的必然所谓,然而我们一直在误会。
http://s5/mw690/001UyxY1gy6Rib161fe34&690
网络上很多孝子,每逢节日,关于父母的问候都很多,然而现实却未陪过父母好好吃一顿饭。或许总认为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朋友却不一定经常在。或许是这个道理吧,但是现实点儿想下,你出了事,你朋友不一定还在,但是你父母,一定在。我们应该学会好好对待父母,就像苏联谚语“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一样。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我们当用一生来回报。不要求未来成就有多高,只要对父母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好。
即使常年在外,我们也应当百忙之中抽闲回到父母身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儿行千里母担忧。哪怕是帮母亲做顿饭,陪父亲下下棋。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然而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孝敬父母,陪身边?不顶嘴?吃饭叫一起?还是给很多钱给父母?
其实每个人心中的孝,大致都很类似,只是做法不一罢了,我们看看古代的经典典故。
http://s16/mw690/001UyxY1gy6RiaZtamX5f&690
第一故: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第二故: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第三故: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典故很多,然而多告诉我们的就是珍惜,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知道晚了。愿我们90后的兄弟姐妹们,善待父母。
http://s11/mw690/001UyxY1gy6Rib3HCtA3a&690
写在后面的话:
我热爱情感类文学,这篇文章,在父亲的查阅下完成了。整体比较凌乱,或许父亲在旁边的原因。
父母的恩情,是我们永远无法报答完的事情,用文字无法叙述完的心情。
孝顺父母,不要等到明天和以后,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认为充足的时间什么时候会不再属于你。
对父母感恩是最不能等的事情,然而我们却浪费了很多。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文:流离孤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