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个月底那几天,武汉下了一场大雪,给这座城市的运转带来巨大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光我朋友公司就有两位同事摔骨折了,还上了钢钉,你说这比例得有多大。武汉应对暴雨,算是已经有一套了,可老天一任性,换个玩法,城市管理的步伐就显得踉跄狼狈。
这么说肯定有人要不高兴了。武汉城管委信息宣传教育处处长兼新闻发言人的叶志卫估计是第一个。《法制日报》刊文批评武汉大雪后应急措施滞后,惹得他在微博上反击,说这篇报道“睁眼说瞎话,想哗众取宠,结果反被唾骂”,最后还附加了一个唾骂的表情,看上去萌萌哒。
被他怼了的记者们肯定也不高兴啊。于是就有人翻出来,媒体报道武汉耗资巨大的便民自行车,最终败给了共享单车时,也被叶志卫评为“哗众取宠”。客观地讲,被叶志卫戴了帽子的这两篇报道,确实不是哗众取宠,还都是较为优秀的作品。所以记者们物伤其类,气愤之下说“越是民意不好的刁官,越是受到上级器重”。
你看,“贴标签”总是紧紧跟在情绪后面,媒体人也不例外。叶志卫算不算刁官呢,好像很难这么论定。不妨先来看看,他这个diss批评报道的病,是怎么坐下的。
叶志卫上一次大范围出现在媒体上,是2013年。关于城管的新闻实在太多了,就在这几天郑州还发生了“城管抽梯”这样的悲剧。可能有人还记得,有一阵频繁出现城管“眼神执法”、“玫瑰执法”、“下跪执法”这样很雷的新闻,其实这些全发生在武汉,那时叶志卫就已经是宣传处处长了。有一次武汉又发生所谓“卧底执法”,市民发现有城管白天清理占道经营,到了晚上却又在同一个地方摆起地摊。此事引起巨大质疑,叶志卫回应,这是城管部门通过换位思考,体验式执法。叶处长还说,“我们严格执法,你们批评。我们柔性执法,你们又说作秀。我们怎么做都被质疑。”
这句貌似很给力的反击,其实偷换了概念。人们批评的不是严格执法,而是城管的粗暴执法。人们批评的不是柔性执法,而是关注花式执法的实际效果。但叶志卫显然没有想通这个道理。他似乎陷入到了琼瑶剧主角常有的“刻奇”状态中了:我都这么努力了,你们为什么还不赞美我!
叶志卫努力不努力?我觉得作为一位宣传处长他还是满努力的。在已经开通“武汉城管”政务微博的前提下,作为宣传负责人,他仍然开通了认证了职务的个人实名微博,并吸引了20多万粉丝,发布的也几乎都和城管业务有关。2015年和2017年,他还先后被新浪微博评为年度风尚人物。这不能说不努力,不能说没有工作热情吧。现实中像他这的样宣传官员还不是很多。
但翻翻他的微博又会发现什么呢?里面几乎全是自我表扬,昨天我们扫雪了,今天我们送温暖了,明天我要去领奖了。城市管理几乎是最能产生不满的部门,做得再好的城市,市民也不会完全没有抱怨。翻了几十条,都没看到他对市民意见的反馈与互动。评论区留言少之又少,仅有的也都是他与“武汉城管”、“硚口城管”的互相比心、秀爱。难怪,这样自我表扬的政务微博,群众又怎么会感兴趣。
新闻发言人是大众与公共部门沟通的桥梁,应该在部门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平衡。不能要求新闻发言人成为负责监督的纯媒体角色,但也决不能偏废了其公众属性,成为部门利益的代言人。有人把新闻发言人分成几种类型,叶志卫应该属于“恼羞成怒”型。把所有批评都顶回去,不但不能给部门带来荣耀,还会将其扯进舆论质疑的陷阱。
(文/于永杰)
微信号:Talkpark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