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用兽角制成耳坠、笄、梳、匕等,造型规整,打磨光滑。相传犀牛角有解毒辟邪之功能,如同毒药接触,则毒药发生白沫,因而被帝王所重视,制为杯盏等器皿,以检验食品,从而使犀牛角雕刻成为古代角雕的著名品种。唐、宋、明各代,犀牛角除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赠送帝王外,还流传民间,并赋予与夜光璧、明月珠齐名的地位。
而今犀牛属于濒危保护动物,犀角不可能再被用作角雕材料,犀牛角雕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已成了绝响。《格古要论》曾记述: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纹如鱼子,谓之粟纹;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儿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有通天纹,有重透纹;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佳贵。有侧透者,黄中有黑花,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者,或有斑散而色淡者,又次之。有黑犀无花而纯黑者,不甚值钱。
近日,杭州尊慧就征集到一枚犀牛角雕刻的挂件,此挂件重量为54.3g,其色泽深沉,质地坚硬而细密,角质纤维纹路明显,呈鱼子或小米状,人们俗称其为粟纹。其上所刻之物精美逼真,神形俱现,加之其为挂饰,小巧难雕,能得如此形貌,可见雕刻之细致。纵观上古神兽,龙之九子最为常见,更有麒麟、貔貅之瑞兽,依愚见,此中雕刻之物是为貔貅也。其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是有招财、开运、辟邪之功效。
由于貔貅乃神话中的动物,所以没有真正的形象可作依据,只能凭画师及艺术工作者凭空想象,因此此兽形象各异,千奇百态。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也形成了较统一的形态,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赫然与尊慧提供的此犀牛角雕吻合,据悉,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故人们喜欢用红线拴住貔貅口里的玉钱,或是将绳子拴在貔貅的尾巴上,用来佩带和把玩。
而尊慧这件角雕就是将线栓在尾部,其四爪朝天,头尾似要相接,中间赫然存在一枚硕大的圆珠,是为财之代表,寓意极为美好。角雕在当代已然无多,据悉从汉唐始,犀角从域外入贡,因其稀少和奇特的药用功效,经济价值日趋凸现。如今流存于世的犀角雕器多为我国明清两代所制,为世界各国珍视,欧美及我国各大博物馆都有珍藏,同时亦为民间藏界垂涎。所以,尊慧此次征集到的老物件犀牛角雕可谓稀世珍奇之物,极有收藏意义!
尊慧文化艺术网
详情请登录http://zunhart.com/
征集热线:400-875-969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