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迹》书摘

(2020-01-07 07:28:33)
第二十三章 寻,寻什么?自己不知道
 我在巴西长大,我的印象中没有什么东方哲学的书好读,全是西方的典籍。从最早希腊的苏格拉底、《圣经》,到当代法国、德国或当地的作品。 小时候读书很快,学校或公立图书馆有什么书,几乎全都让我看完了。九岁到十几岁之间,我们住在巴西北部滨海的海西菲,学校图书馆所有的书,从第一本到最后一本,我都看过。 回想起来,我对那位图书馆员特别感激。我记得,学生最多只能同时借三本或四本书。然而,这位金发的女士,当时应该有五十多岁,每次都让我拿两个大袋子,带几十本书回家。不到两三天,我就回去,再重复一次。 她很好奇,认为我不可能看得完那么多书。有一次,她忍不住拿了其中两、三本书,一本是莎士比亚,一本是她很熟的文学作品来考我。 我记得自己不光是答出书里的细节,还跟她讨论书的意义,以及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或那么写。我看见她不可思议地摇摇头,笑了起来。接下来,她再也没有考过我,而让我继续把图书馆的书一袋又一袋地借回家。 我记得当时我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或者在家里看书,有时往窗外看,别的小孩都在玩。那时,心中好像在找,但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看懂,却同时知道那不是我在找的东西。就连我所读到的所有哲学作品,包括苏格拉底,都不是我想找的。 唯一比较接近我心里所追求的问题的,是《圣经》。 不光《新约》,还包括《旧约》〈创世记〉〈诗篇〉〈箴言〉。我自然被耶稣所讲的话吸引,尤其钦定本的文句(詹姆士王译本,King James version)。我认为耶稣的话特别美,每一个福音的经句,我会重复再重复去念,甚至在心里全都背起来了。 然而,我并不是透过读把它背起来,而是这些话对我个人有很深的共鸣,就好像验证了我心里早就明白的。所以,不费力就记起来了。有一阵子,甚至哪句话出在《圣经》哪一个章节,我都知道,都说得出来。只是后来几十年没有用,也就不再去记了。 对,是验证。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在找和验证是同一件事。就好像透过耶稣的话,可以验证我最内心想表达的一切。而这一切,好像不符合一个小孩子在人间体会得到的现实。也就这样子,读到耶稣的话,让我心里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宁静。我现在回头看,也只能将它称为是一种欢喜。 不过,耶稣在《圣经》里所讲的话,虽然我心里都可以听懂,但也同时让我得到一种没办法解答的悖论。从逻辑的层面,我总觉得自己好像少了什么工具,没办法把耶稣的话解开,也才会一再重复地读。 有个印象相当强烈,十岁左右,我总觉得好像有一把熊熊的烈火,在我头顶上烧。这个追寻,对我,就是有这么急迫。好像我一直在找,但是,在找什么?问题是什么?连我自己都不清楚。只是,心很急。 一直在找东西,但找的内容也不清楚。只是一直觉得来不及。 我随时随地,不管在玩足球、讲话、念书,只要有个空档,这种急迫感又回来,好像总有一把火在烧。 这个问题,到后来,对我已经比任何一切都更根本、更重要。 其实,就像前面所讲的,这种急迫感,最多也只是想得到验证。我老早就知道自己体会的现实和一般人都不一样,自然不断地希望能得到验证。这种心情,除了我母亲之外,我也不方便跟别人分享,包括我的弟弟和姊姊。我知道这些问题和其他人都不相关,只会被别人觉得奇怪、嘲笑或当作小孩子胡说。所以,最多是把这些问题藏在心底。 回头看,我也是相当感激我的父母。他们两位给我一个很简单、平凡的家庭环境,又刚好在巴西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成长,才会有这样的条件,让我可以追寻生命最大的一个形而上的问题。 第二十五章 无所不在 我相信每个人只要回想,都有过意识扩大的经验。有些人是登山、搭飞机、潜水、滑翔翼的广阔感,有些人是赛车、开船、跑步的速度感。有过这种经验。就好像意识从身体扩大到更大的范围,而让我们心中有一种解开,或放下的体验。 我很小就发现,有时候注意力集中,或睡前特别诚恳地祷告,自然就有这种扩大的经验。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体验到自己是一只老鹰,从天空看这个世界。好像透过老鹰的眼睛,我也跟着一起欣赏这个世界。 让我最难解释的是,在这种经验中,所看到的世界很具体,而且经得起查证。例如从住家往下看,全部的细节都吻合,只是看的角度和平常的角度不同。我会发现,有时候就连在玩足球或走路,也会突然跳到老鹰的角度看着自己、看这个世界,而所看到的细节,和走路的体会完全符合。 好几次,在柔道或足球比赛最精彩、最紧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只要集中注意力,这种全观的现象自然浮出来,让我可以用每一个角度看着整个比赛和对手。同时,它会把这种状态冻结。例如踢球入门的瞬间,或在柔道比赛中不光挡住对方的攻击,还可以把他摔倒,对我而言,自己的反应就像慢动作画面一样发生,但发生的速度其实一点都不慢,而是相当快。 当然,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我会发现这个能力很好用。让我争取到很多金牌,踢进许多分数。尤其,在大家最紧张的时候,我反而感觉最放松。最多是把注意力带到自己的心中,而可以看着、体会到的,比一般肉眼体会的广度更大,甚至是无限大。 在更深的层面,我体会到一种过去没有想到的可能。平常,我们都靠讲话来交流。就连小孩子都知道,要用说话和人连结。但是,透过这些很安静的片刻,我自然发现,瞬间和瞬间要连结的倒不是话、不是念头、不是思考,反而是沉默。一个人在沉默中,心自然是流动的。从一个瞬间,不费力,流到另一个瞬间。 而沉默,对我个人是一种「活」的状态。是要透过沉默,才可以找到我这一生想找到的全部。我当时也充分理解,其实沉默和「做」和「动」,一点都没有矛盾。在「动」和「做」的当中,只要可以体会到沉默,自然让我活出「心」──一种无思的状态。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本身会让我达到人间认为最颠峰的表现。 这么一来,我发现自己安静下来,从外向转为内向,话也就跟着变少了。 后来我体会到,科学的发现、文学的创作,或公开演讲的表达,都很自然可以进入这种现象。成年后,才懂得这其实是无思无想的状态。这一点,假如不是亲自体验,我过去会认为是根本不可能。 一个人注意力集中,突然跳出思考的范围,也就没有一个作为者的存在。身体自然会做,最多是把马达启动的钥匙交给内心或一个更大的力量,跟我们个人再也不相关了。把这个钥匙交出来,最多是透过信仰,相信生命有更大的力量带着我们走。 好像这么一来,不是「我」或任何人在踢球;也不是「我」做一个完美的过肩摔;就连演讲也没有拟稿,该讲什么,就讲什么;做实验时,每个动作好像会找到它自己,跟我一点都不相关。 成年后才知道,运动和其他领域的所有突破,只要去问当事人,都会用类似的方法来表达。后来,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流。 这一来,我才发现这是人类最普遍的现象。但是,我们因为信不过,好像非要用头脑去主导眼前的动作,反而带来一层阻碍,达不到最完美或理想的状态。 这种理解,也自然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头脑其实是带来一个限制,倒不是一种解答。 头脑本身是人类所面对的一层阻碍,让我们没办法活出最高的潜能。 甚至,我也同时体会到,透过知识,永远没办法得到生命更深层面的答案。以我个人为例,累积愈多知识,好像限制愈多。最多是在不同的层面堵住,带给自己多一层制约。 我读西方的希腊哲学,也就带来希腊古老的制约。转向文学,就带来文学的制约。后来,读了医学,也就带来医学的制约。任何人为创出来的知识,本身还只是限制,还是制约。 这种领悟,对我的冲击比海啸还剧烈。让我很年轻就发现,这一生是要从知识脱离,倒不是一再地投入知识。 我自己可以读很快,比别人吸收得多。我知道这是自己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我今生最大的一个陷阱。 懂了这些,好像肩膀上一个很重的负担消失了。 后来几十年,我看的书其实不多。甚至,这二十年来很少有机会读书。即使工作上需要,我通常都口头交代几句就处理了,倒不会去特别讲究文字。 我过去常听到一句话「真理带来自由」,后来演变成「知识让人自由」。这个演变,从我的角度来看,是错的。其实,知识从来没让任何人自由过。 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累积那么多知识,才给我们带来那么大的束缚。 回到前面意识扩大的经验,我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也许是几岁或二十几岁,它就自己慢慢消失。我同时体会到,没有一个知识我会想抓,也没有一个角落我想停留。自然发现,我随时可以在每一个角落观察,在这个身体的内或外,甚至在天空,但是同时又懒得停留在任何角落。 也就这样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觉得我随时哪里都在,又哪里都不在。这种自由,很难跟别人去分享。但是,我发现它跟了我一生。后来,我听到「无所不在」(omnipresence)这个词,才发现完全可以代表我随时的体验。 第六十九章 生命的一些奥妙 要完成「真原医」,有数不完的巧合或奇迹,让我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 比如说,光是元素的知识,其实当时根本没有这个领域。从西医的角度,元素只是饮食中最小的成分。医学界的注意力都放在元素所造出来的蛋白质、醣类、核酸和其它有效的成分,而最多把元素当作一个基本的组成单位。 我自然知道不是如此。元素,尤其微量元素,在某些状况下跟有机分子结合后(我们通常称为螯合),本身反而产生一种触媒的功能,是身体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的。特别是微量元素在饮食里本来就稀少,它的角色更是加倍重要。 我记得当时自己也突然体会到这个重要性。有趣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宇宙也就带给我相关的答案。 比如说,有时候我在翻书,没有透过思考,一翻开,就看到一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的化学结构,正是我在那个时点需要的答案。也有些时候,无论在美国或台湾,有些人,也许在走道或大厅遇上,或者从外头特地走进来要见我。他们好像体会到一个灵感,感觉到要来跟我转达几句话。而这几句话也刚好就是我需要的,让我组合出一个配方,或是补足一个知识。 有一次,在台北,一个陌生人到办公室来找我。他不认得我,只知道名字。当然,我们同事会客气地挡住。然而,我刚好听到外面的声响,也就走出来接待他。有趣的是,这个人说,他在楼下骑脚踏车,听到一个声音要他到某个地点转达某句话。想不到,这刚好是我早上遇到的一个难关,针对某一种元素的螯合反应所需要的答案。 我再举一个实例,真原医的体系有一种疗法叫做结构调整,是透过运动和徒手矫正为我们的身体和脊椎做一个彻底的调整,不光可以调理结构上的受伤,就连西医认为不相关的许多慢性病都有一个整顿的作用。这个原理,经过了几十年,透过上千人的实例得到验证。然而,就连结构调整的灵感,也是这么来的。 有一天,在跑步时,我眼前出现一个人影。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对我就好像昨天一样。我现在回头想,不太确定是不是实际的存在。应该是一个画面。但当时对我非常真实。我的脑海就想到地藏王菩萨──业力转变的菩萨。当场,祂把结构调整的整个系统交给我。我一体会到这个系统的重要性,也就愣住了,眼泪流不完,只能向眼前这位大菩萨顶礼。 接下来,多年后,上千的病人不断验证它的正确性。接下来,我又遇到相当多的结构调整的大师,透过他们个人疗愈的经验,也带给我一个验证。 这些数不完的巧合或奇迹,自然变成我生命一个主要的部分。让我充分体会、不断验证过去想不到的一个现象──一个人没有念头,自然可以感应到生命的根源。不去担心,反而也就自然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走到哪里,也无所谓。 最多一路上,生命会不断来提示方向,而带着走下去。

【杨定一博士】简介

杨定一博士现任台湾长庚生物科技董事长。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医学双博士,对T淋巴细胞和杀手细胞如何杀死癌症细胞的发现与研究,写入全世界医学教科书。已有三百多篇医学研究发表在世界顶尖期刊,如《科学》、《细胞》、《自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

曾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是迄今唯一获得极高荣誉《自由神奖章》的华裔科学家,并被列入美国国会纪录。

 

【杨定一书房】「全部生命系列」简介

人的健康,身、心、灵从来没有分开过。杨定一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从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门与哲学系统,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表达,帮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潜能。

文字作品:《真原医》、《静坐》、《全部的你》、《神圣的你》、《不合理的快乐》、《我是谁》、《集体的失忆》、《落在地球》、《定》、《十字路口》、《插对头》、《时间的陷阱》、《短路》、《好睡》、《头脑的东西》、《无事生非》、《清醒地睡》

(建议大家依序阅读《全部的你》《神圣的你》《不合理的快乐》《我是谁》《集体的失忆》《落在地球》《定》《插对头》《时间的陷阱》《短路》《头脑的东西》《无事生非》《清醒地睡》。至于《真原医》《静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螺旋舞》(11DVD)《结构调整》(13DVD)《十字路口》(全部生命系列问答:3+音频卡片)《好睡》可以随时参考。)

 

音声作品:《等着你》、《重生:蜕变于呼吸间》、《你.在吗?》、《光之瑜伽》、《真实瑜伽》、《呼吸瑜伽》、《四大的瑜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奇迹》简介
后一篇:集体的聪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